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相关传说 >> 忆家乡的鬼节
与京城酒友约酒,巧合的是约在中元节,更巧合的是去年的这个节日我们在同一个地方约了。或许我们今晚需要先敬先祖一杯感谢他们的护佑,撮合了两个酒肉俗人。然冥冥中,我换了个买酒的地方,鬼使神差的买了红酒。考虑到先人未必会喝洋酒,即便会喝可能也因民族大义和官府宣传的爱国情操拒绝喝洋酒,所以无需考虑先人,哥俩包干了。
何为中元节?之前真不知道这个名词,前久日历上显示有中元节,然后好奇检索了一下: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时间为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据说农历七月初到十五这短时间,鬼是可以来到人间与人们共处的。
贵州老家此节日是很受重视的。每年家里一般会在七月初选一天,写张符贴于墙上,专门布置一个桌子,焚香烧纸,迎接逝去的祖宗和亲人回家。迎进家门的先人都有首先享受美食的特权,但凡家里准备了餐食,务必先放点在供桌上,先人尝过,活人方可享用。如此一直要持续到七月十三或者十四,这两天会有集中送先人离家的活动。事实上十五才是中元节,但我们老家似乎最迟的也只到十四这晚。而为何十三那晚会有提前送走的呢?据说有些人家的先人腿受过伤,为了让这些残疾的可以赶在地府大门关闭前回到他们的世界,所以需要提前一天安排送行。
送行活动是很隆重的。一般准备工作需要一整天,主要是给先人准备一年的“纸币”和“衣服”等用度所需。特别是“纸币”一般都是地方小作坊做的绵纸,非常薄,易燃,易造型。买回的绵纸需要用特殊的工具纸钳和榔头(木制锤)加工,先将绵纸裁剪成A4纸大小,然后再用纸钳和榔头在裁剪好的绵纸上横四竖七的敲出印记,敲完后需要将成叠的绵纸一张一张的分开,分开后三张一组,将其中一角拧在一起,如此即可将原先紧紧叠在一起的绵纸分成若干组的蓬松冥币。类似的纸衣也是利用质地好一些的绵纸用剪刀裁剪而成,都是标准化多套一起制作再分成单件的。这些活一般都是全家人一起做,相互配合,最后都会“生产”出多箩筐的“纸币”和“服装”。天色渐暗,一般人们会在自己家院子里挑选一个靠路边的平地,在地上画出一个等级分明的先人“地盘”(小框),往往重要的先人或者命苦的先人的地盘都会被重点关照。
漆黑的夜晚来临,鬼的出没不再有障碍,在绘制的送行场所附近,会有一段的两边插满香火的小道通往村口大路的方向。家庭主妇会特制一碗“水饭”专门给过来收货的先人们享用,以便有力气运走他们一年的积蓄。按照绘制的圈和框,男主人开始恋恋有词的焚烧白天加工好的纸质物,正如前文所言,一般重要先人和苦命者的框里会焚烧较多的物什,其他的一般都均等分配。通常整个村子行动的时间相对统一,所以到那个时间点后,焚烧的火光及怀恋先人的咒语般的祝福语交相辉映,很是热闹非凡。
记得少年到那天的时候因为家人都在一起忙碌,都是很开心的。不过到夜晚后就开始害怕了,不是一般的怕会遇上鬼。好在长辈都会告诉你只要你不干坏事,懂得孝敬,即便遇上了鬼,也不会是恶鬼,一定是会帮你的好鬼。但由于儿时太顽皮,往往做了些整蛊他人的“魍魉事”(方言,大概是指见不得光的事),于是送先人的活动完了一定会跑在长辈前面躲回家,回家了也不敢出门,尤其看到路边一闪一闪的香火,更是害怕,那天晚上睡觉也需要用被子盖头。
离家多年,偶尔也可以看到异乡城市道路上有类似活动,难免记起那些年过的鬼节。细思甚是有味!正如与有喝的葡萄酒,回味无穷,且有那深厚的情感,满足感溢于言表!
治疗白癜风哪里好白癜风有什么偏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