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民俗七月廿五咱大梅洲做中元节,有

发布时间:2020-2-29 14:17:23   点击数:

图文:吴福顺编辑:慎言

  又是一年七月廿五,诏安县梅洲又如期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元节"。以前,梅洲百姓把做中元节,雅称为"做大年节"。在闽南和潮汕地区,中元节习俗直接沿袭着古老的中原河洛文化,自唐朝陈元光入闽开漳以来,陈政父子也从河南带来了“中原祭鬼文化”!因此,每逢农历七月,原本只有七月十五月圆(中元日)一天祭拜。然而,自唐代开元盛世以来,在闽南和潮汕各地的“中元普渡”却延续到整个农历七月。诏安县与闽南其他地方的习俗基本相同,也是每个村祭拜的时间分开,各自都有相应的“普渡日”,我们梅洲则选择在农历七月廿五做中元节(普渡)。   按照闽南人的说法,农历七月是鬼月,阎罗王每年在这个月会将地狱中的无主鬼魂放出来,到阳间享用民间的祭祀品,初一打开地狱门,直至三十才关上。这期间,大家按照所在的街道或村落,根据约定俗成的日子轮流做“普渡”,敬祭亡魂,希望他们早日脱离苦海或轮回转世。百姓祭拜的这些亡魂大多是为国为民战死沙场的英灵。因为中国没有像日本鬼子的靖国神社,只有民间百姓感思祭拜这些无家可归的英烈,统称其为"好兄弟公妈"。   民间做"中元节"据说与唐太宗李世民欲意“普渡众生”有关,所以"中元节"又称"普渡节"。相传,李世民登基前南征北战,在残酷的斗争中,为求生存用战争的残暴手段摧毁对手。但不管先前是如何残暴,到李世民安坐江山的时候,他的良心受到了震动,无数死者亲属的悲痛也还在延续。终于有一天,李世民的灵魂陷入了地狱(梦游地府),许多生前被他残害的鬼卒,因被囚困于地狱门而无法超生,要求李世民为他们超度。于是李世民还阳后,即刻命令唐三藏到印度取真经,为无主的孤魂作了七七四十九天的罗天大醮,目的是为使他们能六世轮回,早日转世阳间。   中元节,各家各户供拜的祭品大同小异,供桌最前头需摆上五个酒杯并牲礼五味、糕粿寿面等;再接着就是“菜饭”,即一大锅白米饭,几样汤菜和随意水果饮料、啤酒和香烟等;除了各式熟食之外,人们还会在桌子周围摆上一袋白米,米上放上缠了红纸的火炭,并用一个大筛子装上各色蔬菜、水果,其中一定会有一枞带叶的生姜和一把韭菜花,绿绿的高挑着,瓜蒂及枝杆处缠上红纸,红绿相间,煞是好看。另外在各种祭品上还会插上小纸旗,旗上书写诸如"庆祝中元"、"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祈愿祝语。 梅洲选择在七月廿五做"中元节",与当地的地头保护神武德侯沈世纪有关。沈世纪是唐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六大部将之一,梅洲乡民奉其为地头神,并尊称其为“大使公”。“大使公”作为梅洲乡里神圣的精神信仰象征,它虽然带有一定的封建迷信的色彩,但却牵动着每一位梅洲远游之人的心,当远居外地的游子回到故乡,便到梅洲福善庵(大庙)向地头神大使公告知其平安归来。农历七月廿五是大使公的神寿日诞辰,梅洲乡民出于对大使公的敬仰,就把这一天定为"中元日"。 梅洲人的大使公武德侯信仰由来已久,在梅洲,一说起大使公,当地的人们就会热情地介绍梅洲福善庵(大庙)里供奉的这位神祗,以及那些他们引以为荣的大使公故事,时至今日仍有许许多多大使公武德侯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梅洲福善庵(大庙)里面奉祀的大使公流传的故事,让他们明白忠义诚信、感恩友善、忠君爱国、惩恶扬善、敬业乐群、知书达理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大使公武德侯在梅洲主要有两处祭祀场所,一处是梅溪村塘角尾北门祠堂,另一处则是福善庵(大庙)。七月廿五傍晚,梅洲乡民做中元节祈拜神明前,都要让家里的小孩到福善庵(大庙)大埕去"割香火",以祈求"大使公"神灵保佑,等香火送达家里后再续香,祭拜活动才算真正开始。   梅洲是诏安县最大的一个自然村落,人囗两万余人,乡民的民俗信仰五花八门,各个片区又有各自的地头保护神,因此往往也有各自"做中元节"的日期。年以前,梅东村樟寨脚和梅州村东门内及"市仔底"的民众分别先在七月十二、七月二十做"中元节",然后在七月廿五再做一次"中元节"。一些居住在"山寮"和做生意的民众,则在七月廿九另做"中元节",称之为"尾中元"。一个乡村多次做中元节,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困扰着梅洲百姓。比如:多次做中元节造成铺张浪费、烧纸不当引起的火灾等等。后来,政府三申五令反对、禁止搞封建迷信、搞迎神赛,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于是,当时被政府派来时称"梅洲集团村"工作的陈开顺(后任梅洲乡首任党委书记),经过做了大量的沟通说服工作后,规定七月廿五为梅洲全村统一做中元节(普渡)的日子。   至此七月廿五是全梅洲的普渡日也是“中元”日。政府顺从民意了,民众也乐而接受。现在想起来,全梅洲统一时间做中元节与以前相比好处有四:一是减少为亲友互相赠送祭拜后的牲礼、蛋糕等祭品的麻烦。二是减少互相请客吃饭,节约费用。三是减轻做节的劳累,以前在中元节来临之时,各家各户都要提前两三日做好准备,要蒸水粿、蒸糯米糕等。四是减少因祭拜烧银纸造成对环境的污染。闽南和潮汕地区做“普渡”这种传统的民俗文化,从唐朝至今延续下来已有千余年,必然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间情感,每个闽南人和潮汕人,都有责任也有义务要保护并延续这种美好的风俗习惯,让它成为一方地域里特殊美丽的民俗文化,成为当地人心中一份温馨美好的永恒记忆。

本期作者:吴福顺

                渐山七贤文研会









































环孢素胶囊
白斑疯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xgcs/1149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