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首发鬼节到底是今天还是明天教你如何ld

发布时间:2021-10-25 11:23:17   点击数:
今天就是农历七月十四了,也就是大家熟悉的鬼节……但是有人说了,我那旮旯的鬼节好像不是这天啊!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中元节传说

相传到了农历七月十五,阎罗王会打开地狱之门"鬼门关",让关押的鬼类出来自由活动,直至七月结束才回归地府。因此,民间便盛行在这段时间对死去的亲人进行拜祭招魂,烧冥钱元宝、纸衣蜡烛,放河灯,做法事,以祈求祖宗保佑,消灾增福,或超度亡魂,化解怨气。

许多人都不知道中国"鬼节"的由来,实际上,"鬼节"源自佛教"盂兰盆会"。相传是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尊者目睹其母堕入饿鬼道,为助其解脱,广集僧众比丘,于七月十五日做了一场盛大的法会,超度地狱亡魂,终于使母亲脱离苦海。

盂兰盆是印度梵语"倒悬"的意思,本来这个节日与中国的中元没有关系,但刚好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中元地官赦罪日也在这一天,于是"盂兰盆会"的故事与中元相融合,并加入许多中国化的元素,比如与儒家的孝道思想结合,形成了具有教化作用的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鬼节中元。

南方七月十四过鬼节?

虽然中元节确实是农历的七月十五,但是在南方很多地方,鬼节却是在七月十四,这是为什么呢?

相传南方原并无中元节,是古代汉人南迁时传入的。传说在宋代,北方战乱,一批汉人仓促南逃。但在南逃也需要带上祖先,按传统,只有在除夕、清明、重阳和中元节祭祀祖先时,祖先们的亡灵才会聚拢回家,能跟着灵牌走。可是虽然当时离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只有一天,但他们还是等不及了。

为了聚拢祖先们的亡灵,他们决定提前一天过中元节,把祖宗的亡灵集中起来,然后带着祖宗牌位逃往南方避难。后来,为了纪念这个日子,逃往南方的汉人就把中元节改为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四过。现在,"七月十四"已经是许多南方汉人和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是以前外敌入侵,为了避免因过节而被敌人一网打尽,先人们就把节日提前了一天。

中元节习俗1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河灯,尤数黄河里最为壮观。晋西北的河曲县城,紧临黄河。河道开阔,水流平缓。每到七月十五夜晚,全城男女老少齐集黄河岸边的戏台前广场,竞观河灯。各色彩灯顺水漂移,小孩子紧盯着自家的灯能漂多远。老太婆嘴里念念叨叨,不断祈祷。虽然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但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已经是比较重要的了。

2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那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

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3祭祀土地和庄稼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4面塑

在十五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包括出嫁的女儿及女婿、外孙,另过的儿子及媳妇、孙子等等),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现在已经不那么严格讲究了,完全依据主人的,羊、虎、牛、鱼、兔、人各种造型的馍都有。人均一兽的花馍捏完以后,还要再捏许多瓜、果、桃、李、莲、菊、梅等造型的花馍,点缀以花、鸟、蝴蝶、蜻蜒、松鼠。个头较前要小,做为走亲戚,看朋友的礼品。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经过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绝佳的手工艺品。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经成了农家妇女一展灵巧手艺的节目了。

南方这么过

在两广地区,这一天有用鸭子祭祀祖先的习惯。传说中七月十四鬼门关打开,过世的祖先们会出来过了奈河桥到人间来看望家人。而他们过河的交通工具就是鸭子!所以七月十四祭祀的贡品都是鸭,杀鸭子过节是为了让它完成这一使命!所以也有个说法是,这一天的鸭子是需要整个的。

当然,其实这时吃鸭子是因为鸭子在"六月田"(即早造收获季节)中吃了不少散落在田里的谷粒,长得膘肥肉满,正是好吃的时候,祭祀先人后,味道鲜美、肥嫩的鸭肉又可大快朵颐!如果你今天没吃鸭子没关系,明天也还算是中元节!下面推荐几款鸭子的做法——

姜母鸭

材料:土鸭半边,老姜3两,八角1个,香叶2片,桂皮1片,冰糖1颗,白酒半碗,枸杞少许,猪胴骨。

1、首先把胴骨冷水下锅飞水,去掉血污,然后将焯过水的猪骨放入锅中,加入半锅水,再加入几片生姜、一勺料酒。大火将汤水烧开后,转小火慢炖。

2、趁着炖骨头汤的时候,我们把准备好的半边土鸭洗净,斩成小块。然后把老姜洗净后用刀拍扁。

3、将锅加热,倒入黑芝麻油后把老姜放进油锅里爆香,然后老姜炒得干香后放入鸭肉,炒到鸭肉微焦就可以出锅了。

4、在砂锅中放入先放一颗八角、两片香叶、一小片桂皮、枸杞少许和一颗冰糖,然后放入炒过的鸭肉和姜块,再加入刚才炖好的骨头汤底没过所有食材就可以。

5、然后加入30度以上的米酒半碗,大火烧开砂锅里的汤后,盖上盖子小火慢炖15分钟,最后打开锅盖,加入适量盐,养生姜母鸭就做好啦!

柠檬鸭

材料:鸭子、柠檬(最好用腌了三年的)、蒜、泡椒、酸藠头和酸姜。

第一步:处理食材

把鸭切成块,直接下锅爆炒。等鸭肉炒至微微金黄,鸭肉和鸭油分离时,盛出备用。▽

第二步:焖鸭肉

1、以3斤的鸭子为例,在碗里加3勺白糖、3勺白醋、3勺生抽和3块豆腐乳,搅拌均匀。开火热锅,倒2勺炼好的鸭油,然后加姜条和蒜头,用中火爆香。

2、蒜头和姜丝微微发黄后,倒入鸭肉,炒1分钟。然后放入调好的酱汁,中火翻炒均匀后盖上盖子,小火焖5分钟即可。

第三步:放酸料

5分钟后,放入酸泡椒和酸藠头、蒜姜片,翻炒一下让鸭肉入味。最后放入切好的柠檬,炒1分钟,就可以出锅啦!

鱼腥草土鸭汤

1、把鸭肉冷水下锅焯水,煮至沸腾,捞出鸭肉,再用清水将浮沫冲洗干净。

2、开大火热锅,当锅开始冒烟时转中火,将鸭肉统统倒进炒锅里反复翻炒(不要放油),等鸭肉炒至表面焦黄时,就可以出锅了。

3、在砂锅中放入半锅清水,大火煮沸腾后转小火,加入鸭肉和鱼腥草煲30分钟后打开锅盖,加入少许盐提味,鱼腥草土鸭汤就煲好了!

如何打开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xgcs/1432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