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讲故事万圣节的传说

发布时间:2021-10-19 17:28:39   点击数:

今天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万圣节,每到这一天,小孩子们是最开心的,又可以玩恶作剧,还能够向大人们讨要糖果,孩子们迫不及待的穿上五颜六色的化妆服,人们装扮吸血鬼在大街上穿梭、女巫婆骑着扫把还会带着黑色的猫、或装起钟楼怪人或恶魔的样子挨家挨户的敲门吓人!真是一年一度的大狂欢!玩了一整天后回家,还有睡前故事在等着你们,现在,就来听听晓薇阿姨给你们讲讲,并不恐怖的万圣节的传说。

  故事一:为什么万圣节要点南瓜灯?

  把南瓜雕空当灯笼的故事,是源于古代爱尔兰。故事说有一个名叫JACK的人,为人既吝啬,又喜欢恶作剧,还经常喝得醉醺醺的。一天JACK喝醉了碰见了一个恶魔,他把恶魔骗到了树上,随即在树桩上刻了个十字,让恶魔无法从树桩上下来,并恐吓恶魔答应他提出的条件,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恶魔和JACK达成了协议,恶魔答应施法让JACK无论做什么,法律都无法制裁他。JACK死后,由于他是和恶魔做过交易的人,在人世时又品行不端,所以他的灵魂既不能上天又不能下地狱,于是他的亡灵只好靠一根小蜡烛照着,并指引他在天地之间倘佯。

  本来在古老的爱尔兰传说中,这根小蜡烛是放在一根挖空的萝卜里,称作“JackLanterns”,据说爱尔兰人到了美国不久,即发现南瓜不论从来源和雕刻来说都比萝卜胜一筹,而且外形也比萝卜漂亮,而且接近脸的形状,于是南瓜灯就逐渐代替了萝卜灯成为万圣节的宠物,因此,南瓜灯又叫杰克灯(Jack-O-Lantern)。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南瓜灯是万圣节的标志,而南瓜是橘红色的,所以,万圣节的标志颜色就是橘红色。

  故事二:为什么万圣节要戴面具呢?

  在西方国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个“Halloween”,中文译作:“万圣节之夜”,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ALLHALLOWSDAY)。“HALLOW”即圣徒之意。传说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将万圣节的前一天,10月31日这天定为夏末,象征着一年的结束,严酷的冬季就要开始,那时人们相信在新旧岁交替的前夕,所有时空的规律也会暂时停顿,灵界大门在这晚会打开,所有鬼魂趁机游走于人间,到处找寻适合的替身,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

所以,凯尔特人为了避免成为鬼魂的目标,就在当晚熄灭家中炉火,装成没有人在家。同时戴上狰狞可怕的面具,把自己打扮成鬼怪模样走到街上巡游,营造喧哗吵闹的气氛,把那些游魂野鬼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这也就是今天人们以古灵精怪的打扮,来庆祝万圣节的由来。

故事三:万圣节有些什么习俗呢?

大家对万圣节印象最深的也许是,西方国家的小朋友在万圣节前夕,穿着稀奇古怪的服装,挨家去索要糖果,并说“不给糖果就捣蛋”。当然万圣节的庆祝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假面舞会和PARTY,比如人鬼嘉年华。当然这是大人们的玩法,还是说说我们小孩子吧!夜幕降临,孩子们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颜六色的化妆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上一盏“杰克灯”跑出去玩。“杰克灯”的样子十分可爱,做法是将南瓜掏空,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然后在瓜中插上一支蜡烛,把它点燃,人们在很远的地方便能看到这张憨态可掬的笑脸。

  收拾停当后,一群群装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手提“杰克灯”,跑到邻居家门前,威吓般地喊着:“要恶作剧还是给款待”、“给钱还是给吃的”。如果大人不用糖果、零钱款待他们,那些调皮的孩子就说到做到:好,你不款待,我就捉弄你。他们有时把人家的门把手涂上肥皂,有时把别人的猫涂上颜色。这些小恶作剧常令大人啼笑皆非。当然,大多数人家都非常乐于款待这些天真烂漫的小客人。所以万圣节前夜的孩子们总是肚子塞得饱饱的,口袋装得满满的。   万圣节前夜最流行的游戏是“咬苹果”。游戏时,人们让苹果漂浮在装满水的盆里,然后让孩子们在不用手的条件下用嘴去咬苹果,谁先咬到,谁就是优胜者。

现在万圣节已从西方传到了东方,这个好玩的节日,也广为人们所接受。时间流逝,万圣节的意义逐渐起了变化,早就变得积极快乐起来,喜庆的意味成了主流,所以,万圣节来了,别怕,一起开心吧!孩子们,做个好梦!在梦里插上翅膀飞翔吧。

(文据网络信息综合改写)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xgcs/143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