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相关传说 >> 清明之前的寒食节,你还记得吗
清明将至,大家都十分熟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而“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却鲜有人知。对于新一代的年轻人来说,寒食节,是陌生的,甚至从来就没听说过。
其实寒食节是一个很有纪念意义的节日,一般是在清明节的前一两天,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后来因为寒食和清明离的较近,所以人们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渐渐的寒食就像一个过客,淡出了我们的节日。
那,寒食节到底是什么?
顾名思义,寒食寒食,就是禁烟火,只吃冷食。寒食节的源头是远古时期人类对火的崇拜,但因为火往往给人带来灾害,所以人们认为火中有神灵,要祭祀,便有了禁火。寒食节还是对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的缅怀。当时介子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即大腿)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子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相逼出山为官,子推坚决不出山,和他的母亲一起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人们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吃冷食,称为寒食节。中国过去的春祭都在寒食节,随着岁时节日的演变过程中,寒食静静地融入了清明。
说到寒食节,可能很多人最熟悉的是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白癜风能不能治好哪里治白癜风治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