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相关传说 >> 中元节除了祭祀还能做些什么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传统节日:中元节,又叫做七月半、盂兰盆节。传言这一天,地府会放出所有的鬼魂……可能这就是它又叫做“鬼节”的原因吧。这天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都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那它具体都有什么节日习俗呢?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节日由来讲习俗之前,还是先了解它是怎么来的吧。中元节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在阴间地府见到死去的母亲刘氏,发现她不仅饱受折磨,还忍饥挨饿。目连想用钵盆装菜饭给母亲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
目连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连的孝心感动,指示目连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了食物。为了纪念目连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也就是中元节。
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对中元节这个节日不甚了解,但在20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七夕要热闹得多。
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习俗,祭祖先、荐时食直至民国时期仍然是乡村中元节的首要内容。直到现在,国内甚至国外的某些地方仍旧在这一天有着不同过法。
节日习俗中国大陆
▌放河灯
国内多地在这一天有放河灯的习俗,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最为壮观。晋西北的河曲县城,紧临黄河,河道开阔,水流平缓。每到七月十五夜晚,全城男女老少齐集黄河岸边的戏台前广场,竞观河灯。
颜色各异的河灯顺水漂移,承载着放灯人的无限寄托。小孩子们紧盯着自家的灯能漂多远,老太婆嘴里念念叨叨,不断祈祷。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送羊节
农历七月十五,还被称为“送羊节”。在古代,羊这种动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根据家庭实有人数“蒸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现在已经不那么严格讲究了,完全依据主人的喜好,羊、虎、牛、鱼、兔、人各种造型的馍都有。
人均一兽的花馍捏完以后,还要再捏许多瓜、果、桃、李、莲、菊、梅等造型的花馍,点缀以花、鸟、蝴蝶、蜻蜒、松鼠。
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经过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绝佳的手工艺品。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经成了农家妇女一展灵巧手艺的节目了。
中国香港
在中国香港,大多举办潮洲的盂兰胜会,亦有地方举办中元建醮,离岛坪洲便是其中一个。
坪洲中元建醮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二至十五日举行,一连四日,最热闹的一天为七月十五日,当日的仪式包括走午朝、走龙船、放水陆灯、摆天席、争夺祭品及化大士公。
海外
除了中国,朝鲜、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在这一天也会进行不同的活动,多数由当地华人举办。
在新加坡的华人地区中,中元节还有一项特别的表演活动以娱乐鬼魂,称为“七月歌台”或简称“歌台”。这些歌台一般是在空地上搭建临时舞台,加上音响设备以及灯光等装饰,并在台下观众席摆放一排排的椅子,而第一排的椅子通常是空置预留给“好兄弟”(鬼魂)的。
歌台表演通常安排于夜晚时分,台上表演包括诙谐短剧、魔术、劲歌热舞等,而且整个农历七月都有表演。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中国人从来都重情义,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加,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感愈加明显。中元节这一天,不仅是寄托对逝去之人的哀思,更是谨记父母恩德、珍惜身边人的日子。白癜风患者的就医误区白癜风可以完全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