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中元节你可能对鬼有什么误会

发布时间:2021-4-6 18:02:10   点击数:
往期精选

.08.15

●吴宣仪一天8杯奶茶的节奏,一般人能超越么?

●隆木良草说健康︱末伏,牢牢抓住最后这几天!

●迎战台风“利奇马”,鬼知道大家都经历了什么....

中元节年8月15日星期四农历己亥年七月十五宜祭祀丨忌独行

中元节的由来

是佛、道、世俗的融合

民间的“秋尝”

中元节的诞生,可以追溯到遥远古代,“秋尝”时节,人们庆贺丰收、祭拜大地,酬谢神灵的庇护,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起初,“秋尝”的日子并不确定,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秋气新来的阴盛之时,也就是七月半。

中元节,祭先祖做人不忘本,百善孝为先中元节,七月半,此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于是摆牌位,放祭品,上香。十五当晚,烧纸钱衣物,向叩拜磕头,默默祷告,祈祷先祖保佑一家平安幸福。中元节民间多称为“七月半”、“鬼节”。“中元”、“七月半”这样的称呼,大家都能理解,也没什么异议,但是“鬼节”恐怕很多人都会排斥,毕竟这是祭祀祖先的节日,怎么能称呼自己的祖先为“鬼”呢?其实,这是对“鬼”有误解。“鬼”这个字,最开始并没有恐怖色彩,更没有贬义,仅仅是指人死后的灵魂。鬼就是“归”。《礼记》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尸子》讲得更明白:“鬼者归也,‘人死为鬼’,言其归也……言其归之于土也。”《论语》中,“鬼”甚至特指祖先,“非其鬼而祭之,谄也。”意思是说:不是自己的祖先却去祭祀,就是谄媚。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鬼”这个字才有了各种不好的意思,但我认为它仍然要比“跪”好。当今的某些人,言必称西方文化,跟着西方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套用《论语》的话说:非其鬼而跪之,软骨也!中元节,忆故人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每到中元节总会想起余光中的两句诗:中秋是人间的希望寄在碧落。而中元中元属于黄泉另一度空间。已故的亲人,曾经亲密无间的人,阴阳两隔。平时,把这份思念藏在心底,一到此时,便再也抑制不住。亲手扎一朵五彩莲花灯,放入河中随波逐流;亲手焚一炷香,看他烟气弥漫、静静燃烧。怀着逝者的思念,承着故人的祝福,活成最好的模样,不负时光。中元节的意义,或许就在这里。逝者已逝,生者如斯,愿天上人间,共安好!

END

喜欢请点赞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xgcs/1358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