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相关传说 >> 中元节与ldquo鬼rdquo的
中元节也就是阴历七月十五的祭祖节,系上古荐新祭祖古俗(农历七月正值农事收获时,后代子孙以让祖先尝新的方式,向祖先预报秋收,感谢其庇佑)的遗留。古人通常以年度为周期,在不同的季节祭祀祖先,寄托哀思。《管子·幼官图》云:“修春秋冬夏之常祭,食天壤山川之故祀,必以时。”,
一般是傍晚在家中祭祖(笔者老家的习俗是十四日中午做,因为十五是最后一天)。同时拔五谷(高粱、谷子、大豆、芝麻、黍子)各一株,系为一束,放于堂前。浙江杭州至今流传俗谚说:“七月中元接祖宗,西瓜老藕瞎莲蓬。”
祭祖
为什么祭祖节又叫“鬼节”,阴历的七月叫“鬼月”呢?且看“鬼”字的形义和音义。
《说文》:“鬼,人所歸爲鬼。从人,象鬼頭。鬼陰气賊害,从厶。凡鬼之屬皆从鬼。”周代人观念中的鬼,皆指人的祖先。(邹23)鬼从甶从人。甶,据说是猴脸,音义为狒(沈兼士认为是猩猩),与禺通。从鬼的猿猴构形看,似有回归动物母体的意味,就像神话思维中的动物图腾。藏人就以神猴为其祖先。而鬼的猿猴之形,是否暗示鬼(猴)为人的祖灵?
因此,鬼,归也,是谓人死而归祖;鬼是祖先的灵魂。
中元节之谓“鬼节”,那是祖先的灵魂回来看后人了(儿时父母经常这样说)。至今88岁高龄的老母于中元节还亲自持香接客(湖南老家把祖先称作“老客”),念念有词。正因如此民间祭祀时经常会出现神奇现象。笔者儿子一岁半的时候,还不太会讲话。那年的七月十五晚上八点。家人们抱着他,小家伙突然对着厅里爷爷的照片,伸出手来,露出愉悦的申请,指着饭桌,说:爷-爷(ya-ya),饭-饭。真是奇怪啊!这似乎应验了民间流传的,说婴幼儿脑囟门还没有完全封闭之前,能看见常人看不见的灵异。
鬼,归也,其音义也与癸相关。《正韵》:“癸,归也。”在十二地支中壬癸指北方,古人认为北地之水渗归地下。对此,我们不妨把渗入地下的癸水看做是古人讲的黄泉水,是亡灵所归之处。癸的语源同时也与圭、规相联,蕴含着规范、规矩。《广雅·释言》:“癸,揆也。”《说文》:“癸,冬时水土平可揆度也。”
鬼,从甶,也有人认为是祭祖仪式中的面具
这么说,鬼,祖先的灵,也约束、规范着后人的行为。传统家庭惩戒家族不轨行为,让犯事者跪在祖先的灵位前忏悔,旁人也纷纷自责(发生如此事件)对不起列祖列宗。癸之规矩,在心理层面,起着威慑作用,从而规范其行为。所以从心,癸声的就表示害怕(悸也)。害怕就是敬畏,担心有过失。
对此,笔者不由想起从心,鬼声的。一般讲,愧,从鬼,乃心虚,心里有鬼之故。就其本,愧,亏也,亏欠对不住而有愧意。何以对不住呢?那就是良心发现。良,量也;良心乃言行的内在度量。那么,愧呢?愧之从鬼,与其音义癸-规相关,这不仅是祖先的规矩,也是自我意识深处的规矩,甚或集体无意识的规矩。换言之,是人心的尺度。有惭愧心才会有忏悔心,才能反省自己的错误、罪过,意识到人生的业障。
中元节,佛教称之为盂兰盆节
原来中元节,在传统的仪式中,面对祖先的灵,不仅是感恩,也是唤起良知,忏悔罪业。
羅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