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相关传说 >> 给孩子讲讲万圣节的来历
世界上的许多民族都有一个祭奠亡灵重返人间的节日,比如墨西哥的“亡灵节”(DíadelosMuertos)、奥地利的“全亡灵周”(Seleenwoche),以及中国的“中元节”,日本的“盂兰盆节”(Obon)还有西方基督教的“万圣节”(Halloween)。
万圣节的英文Halloween其实是AllHallowsEve的缩写,也就是“诸圣节的前夜”。在基督教年历里是纪念亡灵和圣人的节日。关于万圣节由来的版本繁多,我们就来分享一个流传比较广的:
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基督教会把10月3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ALLHALLOWSDAY)。“HALLOW”即圣徒之意。
他们认为这一天是一年中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11月1日就是严酷的冬季开始的第一天。因为冷热交替,因此生死边界会变得非常模糊而且容易穿越,他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则惧怕死魂夺去他们的生命,于是在这交替之际熄掉炉火和烛光,让死魂无法找寻活人,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的魂灵吓走。这一年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
我们在幼年时期经历亲人离世等变故时,大人会告诉我们:他(她)睡着了。我五岁的时候,奶奶去世了,当时家里人就是这样对我说的。后来回到爷爷家,再也见不到奶奶,又想到奶奶是“睡着了”,一度非常害怕睡觉。害怕爸爸妈妈睡觉,害怕自己爱的所有人睡觉,并且试图去警告他们“睡觉很可怕,不要睡觉”,在那时我的心里“睡着=死亡”。想来,这应该是人生之初对于死亡的理解吧,充满着恐惧的同时,也充满着困惑。第一次深刻的了解到“死亡”,是自己养了很久的仓鼠没能熬过冬天,妈妈带着我把它埋在了院子里(现在想来非常感谢当时妈妈没有直接把它扔了,而是带着我一起埋掉它),和我说它以后再也不会吃东西再也不会跑来跑去,也不用给它打扫卫生了,可是它会一直住在这里,帮助花儿成长,帮助院子里的植物更茁壮。那时候我才明白“死”代表着不呼吸不吃饭不能行动。我终于懂得了成人世界里的每一次逃避,都折射出我们的害怕、恐惧和不安,因此也很难指引孩子正确理解生命的过程。我们觉得孩子早晚会懂,所以没必要带着他们理解,一直回避到孩子自己找到答案弄懂为止。那么当孩子向我们提问关于死亡的话题时,我们该如何回答呢?妈妈,你会不会死?注:文章来源网络
扫码抢先预定想直击更多的精彩课堂吗?
想聆听更多的专家点评和讲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