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你知道吗中元节的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18-3-7 20:19:01   点击数:

  入秋不久,中元节不期将至。中元节俗称鬼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而关于中元节的一些文化内涵,你又了解多少呢?

  中元节具体起源何时已不可考,儒家虽重祭祀但慎言鬼神之道,而从佛道两教都有关于中元节的内容来看,所以中元节起源似乎应不早于东汉初年。其节日可能源于宗教崇拜与儒家祭祖的融合,经过民间的广泛推动,至今已成为我国民间一个重要传统节日。

  中元节一般以农历七月十五这天节日正时,故而民间又有将中元节称作七月半的说法。当然,也有在七月十四或十三过节的,如台江所在附近地区便过的十三日这天,其缘由不及细考。相对中元节,还有上元节和下元节,上元即我们所熟知的正月十五元宵节,而下元则在十月十五,是个道教氛围比较浓重的节日,民间参与较少。

  中元节这天,家家户户要祭祀祖先,在天黑之后,携带包袱、炮竹、纸钱、香烛,择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也有在院内或堂屋),焚香烧包,祭奠先祖。

  中元节里一个主要的活动就是封包、写包、焚包,这三个环节都体现了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如在写包的时候,这个收包人的称呼就要严格谨慎,符合规范,如送给高祖,包上写“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正魂收用孝玄孙某某”等字样,送给父亲,则写“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正魂收用孝男某某”等内容。焚烧之时,也有各种讲究,各地差异也较大,不一而足。

  佛教关于中元节的典故是“目连救母”,源出《佛说盂兰盆经》,所以又称“孟兰盆节”。相传释迦牟尼的弟子目犍连(简称目连),修持甚深,但他的母亲却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借助神通看到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食用,可是饭一到母亲口边就化为焰灰,目连于是向释迦牟尼哭救。佛陀告诉他,必须集合众僧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济度。结果目连依佛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

  民间传说中元节为鬼节,是鬼门关大开的日子,切忌在此期间尤其是夜晚外出,以免与鬼神相撞等。各地也还有其它一些禁忌,大多都是避免遇见鬼神的做法,其中不乏有些迷信的因素,但民间习俗我们还得尊重,不能因噎废食,节日还得继续过。编者以为,中元节的这些禁忌,更多的体现了儒家“不语怪力乱神”和“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脉络,经民间渲染后,萌生了更多神秘的气息。

(蔡明均收集整理)

赞赏

长按







































重庆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土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hd/97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