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活动 >> 元宵节曾是中国情人节求子节
今天,农历乙未羊年元宵佳节。
“万家灯火元宵闹,一碗汤圆瑞气盈”这个又叫上元节,春灯节的传统节日,寄托着中国人追求团圆和美满的愿望。现代社会,人们比以往更渴望家庭的温情。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佳节来到,不少城市的大街小巷挂满了花灯,而在农村,各种社火、秧歌表演正热火朝天。民俗专家表示,传统社会中,元宵节是未婚男女一年中为数不多的见面时间,因此有很多“情人节”的特征。中国古代留下了大量描写青年男女在元宵之夜相恋、相思的诗词。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豪欧阳修,曾留下“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名句。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写到元宵夜时,笔触也变得纤细柔和:“凤箫声动,玉壶光转”的喧闹过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古代,元宵节同时也有“求子”即祈求生育的习俗,原因之一是花灯的“灯”谐音“丁”,即子嗣。而在有些地区,作为食物的元宵也被赋予了“求子”的象征意义,妇女甚至通过观察煮元宵时的火候来占卜生育。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元宵节原有的“情人节”“求子节”等特征逐渐淡去,但我们对婚姻幸福、家庭美满的期待却没有改变。
今天,回家吃顿团圆饭吧,愿人月两团圆!
北京知名白癜风医院白癜风治疗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