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重阳节有哪些习俗与禁忌

发布时间:2016-11-23 10:51:32   点击数: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时间是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1、吃重阳糕

重阳节要吃重阳糕,这是一种以米粉、豆粉为原料,外加栗子、杏仁等作为馅,制成的糕点。为增加美感,人们将重阳糕制作成各种颜色的糕点后,会在糕点上撒上桂花。因此重阳糕也有桂花糕之称。

2、登高、插茱萸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风俗习惯早在唐代时期盛行。古人认为,重阳节也是一个不吉之日,登高、佩戴茱萸能够躲避凶邪、消除灾难。

3、赏菊、饮酒

每年的重阳节恰逢是菊花盛开的金秋,诗人陶渊明以爱菊、诗酒出名。于是,后人效仿他并召集文人雅士赏菊、宴饮畅谈,故重阳赏菊、品酒的风俗由此而来。

4、拜祭祖先

珠三角地区有着重阳节祭扫祖墓、纪念先人的习俗,而福建沿海地区不仅有“三月小清明,重阳大清明”之说,而且每年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离世的日子,信奉妈祖的人们也纷纷到妈祖庙祭祀、拜拜以求得庇佑。

5、艾叶水洗澡

在重阳节,海南的部分地区还存在着用艾叶水洗澡的风俗习惯,有除去身上的凶邪的寓意。现代医学也指出,用艾叶水能够有效地驱除痱热,避免蚊虫叮咬。

  在福建莆田仙游,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专科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hd/26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