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夏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节日传统:蒸年糕、贴春联、年画和拜年等。常考古诗词: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唐孟浩然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明叶颙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夕、元夜。宋代始有吃元宵(汤圆)的习俗,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日传统: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财神、猜灯谜等。常考古诗词: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唐崔液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宋欧阳修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该节日原为纪念介子推而设。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节日传统:禁烟火,只吃冷食、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常考古诗词: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唐宋之问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翃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唐卢象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节日传统:扫墓祭祀、缅怀祖先,踏青、植树、放风筝等。常考古诗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唐白居易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节日传统: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常考古诗词: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宋梅尧臣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宋张耒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明贝琼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明边贡乞巧称少女节或七夕,中国岁时风俗,农历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七天八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节日传统: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常考古诗词: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中元节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民间旧称鬼节。“中元”之名起於北魏,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节日传统:上坟扫墓,祭拜祖先常考古诗词: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唐卢拱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节日传统: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常考古诗词: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唐白居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现定为老人节。节日传统: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常考古诗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唐杜牧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唐崔国辅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宋李清照腊八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节日传统:吃赤豆粥、祭拜祖先常考古诗词: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宋陆游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干净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节日传统: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常考古诗词: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唐史青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唐高适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宋苏轼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不详美声图书馆
《元日》朗读者:张悦十五个关于春节的有趣知识中华之礼:孩子们必懂的过年老规矩,请告诉孩子!中国春节,从初一到十五有哪些禁忌?你知道多少?
标签:同步辅导专项提高分类指导备战中考家庭教育
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仅供读者免费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dfgold2012.com/fsxg/13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