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风俗习惯 >> ldquo鬼节rdquo之外,中
日历上标明今日是中元节,中国传统意义上的“鬼节”,也是传说中的逝者回家探望的日子。每每到了这一天,人们便忙碌着准备各种鸡鸭鱼肉,各种纸钱和纸衣,时代在发展,甚至有了智能手机、电脑、电视……这些都是人们缅怀逝者、寄托思念的一些方式,为迎接逝去的亲人归来。
记忆中南方的中元节总是会下雨。七月半,南方的天气依旧是闷热,微雨和烟雾朦胧中依旧可以感觉到一丝丝的燥热和不安。传说中逝者会在农历七月初十归来,七月十四离去。而第一年逝世的人亲人则会提前一天送他(她)回到阴间。后来当中很多习俗都被简化了,不至于那么麻烦。据说,若是下雨天,逝者行水路,坐船回来的;若是晴天,逝者行陆路,坐车回来的。迎接的人上相放完鞭炮后,还会客气和礼貌问上一句:“您一路还顺利吗?快请进来休息。”假设逝者可以听到,那么以此作为沟通的方式了。
古人也曾写过不少关于中元节的诗词。
宋代的咏中元节诗词,少了鬼节的恐怖,多了节日的氛围。
北宋诗人范仲淹的《中元夜百花洲作》,表现了赏月的雅兴: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壶。
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涼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北宋诗人韩琦写下《己酉中元》:节中生病,心情不好,又加秋暑甚热,更添烦恼。不过满天晚霞,让诗人心情有所好转。
烦蒸求得到中元,余酷侵人尚鲜欢。
病塞不能冲酒堰,气清终已倒盂兰。
陈编就榻将开懒,危阁凌风欲下难。
闻道禾弮尽踰尺,日西偏喜夕霞丹。
北宋诗人赵鼎的《醉和顔美中元夕绝句》,写出节日兴味:
年年人月喜团圆,好在诗边又酒边。
莫道玄风只渔钓,也随世俗夜无眠。
北宋诗人徐集孙的《中元》,抒发节日怀乡之情:
今朝逢令节,依旧客殊乡。
禅衲同分席,清斋若过堂。
江茶浮水色,野菜带山香。
忽忆三秋菊,谁锄小迳荒。
中元节时,已经立秋,天气理当转凉。可有时候秋暑仍甚。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中元日早起》,写中元暑热难当:
欲借微凉问万松,万松自热诉无风。
清晨秋暑已如许,那更斜阳与日中。
中元节天气炎热,在杨万里的另一首诗《中元日午》中写得更形象:
雨余赤日尚如炊,亭午青阴不肯移。
蜂过无花绝粮道,蚁行有水遏归师。
今朝道是中元节,天气过于初伏时。
小圃追凉还得热,焚香清坐读唐诗。
南宋诗人王十朋的《元日得雨》,充满了对时雨的喜悦:
秋阳亢流火,时雨洗中元。
既贺苗苏槁,还欣暑涤烦。
德知天地大,功任鬼神言。
愿作老农圃,一犁耕故园。
南宋诗人宋伯仁的《观寺中盂兰盆会有叹》,感叹祭祀祖先没有真心:
欣欣来认祖先名,梵杵丁东月二更。
满地纸钱香篆冷,更无真哭两三声。
元代诗人仇远的《中元》,反映了中元节的习俗:
初秋当望夜,平楚带斜曛。
暑气能昏月,砧声不隔云。
华灯浮白水,老衲诵冥文。
漫说中元节,儒书惜未闻。
明代诗人王彦泓《盂兰盆道场即事》,感叹逝者已去:
两月三丧哭不干,雁行相对雪衣冠。
红灯照渡同千盏,翠竹扬旙各一竿。
几处旧家都梦影,一丛新鬼暂盘桓。
他生未必重相认,但悟无生了不难。
明代诗人朱曰藩的《中元日斋中作》,以凄清之景衬忧伤之情:
陶枕单衾障素屏,空斋独卧雨冥冥。
辋川旧拟施为寺,內史新邀写得经。
窗竹弄秋偏寂历,盂兰乞食信飘零。
年来会得逃禅理,长日沉冥不愿醒。
明代诗人边贡的《中元见月》,写出了对中元明月的喜爱之情:
坐爱清光好,更深不下楼。
不因逢闰月,今夜是中秋。
清代雍正皇帝的《中元登狮子岭感怀》,写出了登山的所见所感:
晚登狮子岭,四望净云烟。
叶落瘦崖树,雨过响涧泉。
人颜移岁月,秋色老山川。
令节须酬赏,天空月正圆。
清代乾隆皇帝的《中元观河灯》,表现了河灯的华美:
太液澄波镜面平,无边佳景此宵生。
满湖星斗涵秋冷,万朵金莲彻夜明。
逐浪惊鸥光影眩,随风贴苇往来轻。
泛舟何用烧银烛,上下花房映月荣。
清代诗人王凯泰的《中元节有感》,写了中元习俗的变化: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清代诗人庞垲的《长安杂兴效竹枝体》,再现了中元节的优美景色及放灯习俗: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清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在我国的古典文学著作中,有很多描写中元节的情形,比如《红楼梦》中,就有中元节林黛玉作《五美吟》的诗来纪念中国历史上的五个美女:
一美为西施: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二美为虞姬: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三美为昭君: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四美为绿珠: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五美为红拂: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在这个七月十五之中元节,黛玉自谓“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宝玉翻见,将其题为《五美吟》。黛玉写诗来秋祭比喻自己的不幸。
在《水浒传》第四十回中,介绍了宋江、戴宗在江州遭厄,即将要执行死刑。戴宗的朋友黄孔目施缓兵计,目的是想救这两位好汉一命,从而及时地通知梁山好汉来施救,于是他禀报知府蔡九:“明日是个国家忌日。后日又是七月十五日中元之节,皆不可行刑。大后日亦是国家景命。直待五日后,方可施行。”也正是有这样一个中元节,给梁山好汉做好劫刑场的准备,最终保住了宋江的性命。
吴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中,也有一段描写了南京秦淮河上民众过中元节的热闹景象,写出这中元节的热闹景象和当时老百姓重视这个传统节日的氛围。
“转眼长夏已过,又是新秋,清风戒寒,那秦淮河另是一番景致。满城的人都叫了船,请了大和尚在船上悬挂佛像,铺设经坛,从西水关起,一路施食到进香河。十里之内,降真香烧的有如烟雾溟濛,那鼓钹梵呗之声,不绝于耳。到晚,做的极精致的莲花灯点起来,浮在水面上。又有极大的法船,照依佛家中元地狱赦罪之说,超度这些孤魂升天。把一个南京秦淮河,变做西域天竺国……”可见,中元节不仅是中国祭供祖先、缅怀逝者的传统节日,也是民众尽兴游玩的美好时光,同时,还是写诗抒情的日子。
更多精彩内容
为什么一到清明就下雨?
两茎灯草引发的冤案
父亲节:这些父亲形象,总有一个属于你
延伸阅读
《儒林外史》
编者著:吴敬梓
讲一解:傅承洲
出版社:岳麓书社
版一本:“名著导读”名家讲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