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申请季后,我想在中元节给自己上坟

发布时间:2021-3-27 7:40:24   点击数:
今日作者:你鸭哥史诗级佛系选手

QQ未读消息+都不点开的处女座疯婆娘

我是一个焦虑症患者。

这让我本不顺利的求学之路上,每一次经历的考验,对我来说都是“精神凌迟”。

01

考研失利,我几乎成了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焦虑症患者有一个特别讨厌的“优点”:记性特别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即使已经过去了两年多,我考研复试考砸的那天,那个场景中的很多细节,在我的脑海里,仍然有非常新鲜而分明的痕迹。

教学大楼有点昏暗的走廊,从我考位旁的窗口飘进来的樱花花瓣,那个第四年仍然没有考上的学长的颓然的脸。

考研失败之后准备申请留学,是和父母讨论的结果。他们远比我冷静和理智,鼓励我在申请留学的时候可以拓宽选择面,多选报几所学校,申请成功的几率也更高。

树立了新的目标,重新投入到新的战斗中,让我的焦虑情绪找到了最初的出口。

然而我低估了第一次考研失败对我的影响,也太小看了我从小就形成的焦虑型人格的威力。

因为对于一个患有焦虑性神经官能症并且极度玻璃心的人来说,一次失败,可能足够他在精神上,为自己的人生划上句号。

除了正常的学习、准备毕业论文的时间,只要空闲下来,我的思维就会被妄想占据,在快乐和失落间反复横跳。

想必大家都有过这种感觉,“思绪一拥而上,像一群蚂蚁狂热地抬一根稻草一样”。

开心的时候,想象到收到offer时的情景,甚至想象到还没触及到的校园生活,那种鼓舞让我恨不得半夜立刻从床上爬起来,大喊着我还能再学五百年。

失落的时候,想到自己没有什么过人的经历,没有太好的成绩,没有出众的作品集,我什么都没有,好像连要求最低的学校都能立刻给我拒信。

02

申请季,是跨越深渊之旅

为了能更方便考语言成绩,即使已经毕业,即使没有学上,我也没有回家,而是选择挤在学校旁逼仄的出租屋里。

其实没有回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我害怕看见父母心疼的目光,那简直比让我回忆起三个多月前失败的经历还要痛苦。

大四毕业季,6月,我的负面情绪几乎暴增至无法承受的境地,因为我磕磕绊绊完成了毕业设计之后,我才开始正视,自己真正面对的“深渊”。

那个时候的我特别害怕看到同学和朋友,因为在毕业季里,他们眼神中闪烁着的、对新职位的向往和对新学期的期待,像火一样灼烧着我。

他们对我的、每一个关于“之后打算去哪”的问题,都像是凌迟我的“刀子”,提醒着我曾经失败,和已然失学的事实。

以及等待我的、时长几个月不知结果的煎熬。

到8月10日的清晨为止,我已经经历这个申请季的第34次失眠。

大概凌晨五点的时候,我觉得我大概感受到了什么叫“灵魂出窍”。

在凌晨3点之前,我还在冷静的思考关于申请的很多细节问题:

自己到底能不能收到offer?

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把目标定得太高?

选校方案要不要再换一下?

雅思下次要是比现在考的还低怎么办?

但3点之后,思维进一步走向混沌,但焦虑始终让我不能入眠,然而我还要再为了不能入眠而焦虑:

再这样下去明天又废了。

现在已经三点了,可我只有4个小时可以睡了。

我要是可以不睡觉就好了。

每晚每晚,这样的“精神凌迟”在我的大脑中不断上演。

03

相信自己,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9月23日,我生日那天,是这个申请季里经历的第49次失眠。

清晨六点,在浅眠了一个多小时又惊醒后,我带着疲惫的暴躁从床上坐起来,打开电脑,翻开那篇我为UCL写的主文书。

即使清醒着,双眼紧盯着屏幕,我的大脑仍然还在思考、计算着自己距离那里有多远,即使这些场景已经在我数十个失眠的夜晚无数次地反复演练。

一次语言考试,两封推荐信,一封还需要修改的主文书,几个优秀作品组成的作品集,需要万分慎重的投递,以及可能需要持续几周的焦灼等待。

虽然时间越来越紧张,但回首再看,恍然间发现,所有工作竟然已完成了大半。

我竟然已经真的做了这么多?心底突然溢出了一丝、阔别数个月的、安心的感觉。

在接下来的最后半个多月,无名的“懊悔”和逐渐强烈的“坚定感”,成为我每晚自我折磨的新主题,两个不同的声音反复在我耳边回响。

“为什么当初展示设计的课程没把课程作业再做好一点,这样作品集就不用花费这么多精力?”

“不,根据那个作业做的毕设,已经拿了毕业生优秀设计。”

“为什么当时公共艺术课这么不努力,直接把我大二的成绩拉低到全系20%?”

“不,你真的不喜欢那门课,就算你逼迫自己,在雕塑教室里再通宵3晚也是枉然。”

“为什么8月的时间安排的如此不紧凑,以至于除了通过语言考试什么也没干?”

“不,你早上复习英语,下午准备文书,晚上通宵整理作品集,你已经足够拼命了。”

那一刻,我仿佛怀疑自己努力的一切意义、质疑我的一切决定。

“我真的适合做设计么?我是不是就这样了?是不是从选专业的时候起就做错了?”

但我似乎更坚定的相信自己能坚持下去。无理由的相信,不到最后一刻,我的努力就还有意义。

“不,就算我不适合,我也依然热爱着,我为它流过泪。”

可能在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即使我被焦虑折磨得几近疯狂,即使我可能真的一无所有,但我的人生中,我不是陪跑者。

即使我是茫茫人海中,最普通不过的一个。

04

就这样,水到渠成

10月12日,我正式结束了这场长达一年半的、完全出自自我的“精神凌迟”。

起床,把头发梳得整齐些,吃个我最爱的溏心水煮蛋,把雅思考试的教材和参考文献按种类排好,换上新买的长颈鹿书架,删了微博里转发的所有锦鲤,然后提交了我觉得最至关重要的申请。

之后,我强迫自己把每天需要做的事情用笔写在纸上,做完了就划掉,划完了就休息,再也不要去多想。

等待offer本来应该是最难熬的,但对于我来说,我相信自己已经做到我在这个世界上能做到的一切,不必再反复纠结,也不必强迫自己去“举重若轻”。

不得不说,现实依旧是残酷的,我最终没能收到UCL的offer,但好在爱丁堡和谢菲承认了我。

收到offer的时候,我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兴,我本以为成功都像美剧里一样,夺命惊魂之后欢呼鼓舞。

但我经历的,只不过是一场暗涌之后的水到渠成。

05

“你已经做的足够好了,别被情绪埋葬”

老实说申请季中有一段时间,我每天特别害怕看到自己的脸。

即使站在浴室的镜子前,我都会低下头回避自我注视的眼神。

我害怕看到那个失败者,我害怕看到那张我再熟悉不过的脸庞的时候,大脑中浮现的只有”平庸”“失败”这样的形容词。

但每当这样的情绪过后,一种对这种“懦夫”行为更强烈的自我厌恶会迅速笼罩着我。

为了避免各种情绪整夜整夜的折磨,我只能用学习来让时间更加拥挤,让我放弃思考。

我想,我永远如此焦虑的源头,可能是不够自信,可能是太过心急、可能是玻璃心太严重。

但在这之前,在这个申请季,我最大的成长,其实是让我从内心深处承认自己已经足够努力、承认自己的边界,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远。

我最终还是站了起来,没有被情绪所“埋葬”。

如果可以,我真的很想给那个蜷缩在逼仄昏暗小屋里、在无数个深夜里辗转反侧或崩溃大哭的女孩一个拥抱,对她说,够了,你已经足够努力了。

去吧,去安心的睡一觉,即使今天不看书了,即使明天中午再起床,即使考研失败、即使拿不到offer,你的人生也还远没有到尽头。

即使你成功了,也并非因命运赦免了你,而是因为你,赦免了自己。

Lastbutnotleast

我相信在读的、更多的大家,在申请季里,不会像我这样纠结,但也可能有很多朋友像我一样,总是要跨越一层层无边的担忧。

这次分享,并不是想制造更多的焦虑,而是希望告诉大家:

学习生活中的担忧和焦虑是极为普遍的情况,高考、考研、留学,每一步的压力都有可能让我们产生焦虑情绪,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错,它反映出我们宝贵的责任心和希望。

但过度的焦虑,是因为我们将“拿到offer”“申请成功”设定为“必须”和“应该”的,做不到的人,就注定是“失败者”。

但实际上,谁也不能说付出了万分的努力,就必须得达成预期。

其实,回首看我的申请之路,其实我一直按照着合理而冷静的规划和方向走着,每一步也都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标准。对于大部分的你们也是一样,你能做的,其实也就只有这么多,其它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当焦虑真的到了你无法承受的地步的时候,我的方法就是,每天把要做的事情写下来,一个个去执行,除此之外的过度思考,都是没有必要的。

最后,请在心中默念:这是我们必然要经历的道路,只要扛过去,我们都是胜利者。

即使内心拥挤着疑惑和迷茫,你我都曾一往无前。

朋友,我有一壶好酒,如果你也曾在迷茫中挣扎,我在下方评论区等着你们的故事。

棕榈君の秘密基地上线啦????????

?内容导航:涵盖所有专业、全平台数据库资料,限时免费开放。

?每日更新:疫情下的留学信息汇总,轻松得知学校政策的变化航班动态。

?人才汇聚:来自各国、各地区的大牛+导师在论坛等你。

?活动日历:抢先体验所有线上活动。

(文末点击阅读原文,可以直接进入棕榈君の秘密基地哦)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fsxg/134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