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今天对闽南人来说很重要这个习俗你家还有

发布时间:2016-12-31 1:29:06   点击数:
今天

都知道是什么日子吧?

朋友圈都在转发各种今日禁忌

可看看咱厦门和闽南地区

气氛完全不一样有木有?

热闹得简直赶上过年了↓↓

(资料图)

八市和各大菜场是众众众的节奏

家里早摆满了令人流口水的炸物

寺庙里不少市民参加敬拜活动

(资料图)

不是说鬼月最好“乖一点”吗,为啥今天却这么热闹?

今天闽南有一个特别的民俗——普渡,让厦门地下的“先民”们得到更好的待遇。

普渡曾是厦门最热闹节日之一

福建省旅游学会执行会长彭一万说,说农历七月是鬼月,是比较迷信的说法,其实中元节是和普渡联系在一起的。中元节,道教的道士们要念经做法,佛教则开展盂兰盆会,寻常百姓也要拜神明、敬拜祖先。

何为普渡?

《厦门指南》记载到:“七月朔起各社里街道,分日设醮,作盂兰盆会,祀无主之魂,名曰“普度”。各以其祭品延客聚饮,次第轮流,至晦日乃止。”

在厦门民间,过去最重要、最热闹的仅次于春节的其实并不是中秋,而是农历七月的普渡。它是糅合了农历七月十五日道教中元节和佛教盂兰盆会而形成的民俗节。

(资料图)

相传农历七月是“鬼月”,是地狱大门开放的月份,无主孤魂全从阴间到阳间接受人间的供养。因此各地方都纷纷在这一个月举行“普渡”布施的祭祀仪式,希望好兄弟得到安抚,保佑家宅平安,俗称为“鬼节”。

老厦门的普渡

长达一个月习俗也很多

“普渡”习俗

以前,厦门普渡的时间跨度长达一个月。又有分“公普”和“私普”。公普,又称“庙普”,一般由各大寺庙在初一(鬼门开)、十五(中元)、三十(鬼门关)举办,并配有法会和戏剧表演。私普就是以街里、村社等居住单位为主的普渡,从七月初一到三十,大家商议好时间轮流普渡。

▲《厦门指南》罗列了厦门市区各地普度日期

(资料图)

通常普渡时人们会在天井或靠大门的里面或大门外面摆桌子、放酒菜祭品、烧金、放鞭炮,祭普渡公。祭祀仪式一般在下午四五点开始。无论城区还是乡村,左邻右舍总要前后呼应地开始做仪式,理由是怕一家一户的酒菜“供不应求”,引得普渡公生气对自己家人不利。

(资料图)

旧时在普渡月里,晚间闽南家家户户门口要挂一盏灯,从初一(称“起灯脚”)一直长明到三十(称“倒灯脚”)才熄,谓之“普渡灯”,给“好兄弟”照路用。不过,现在多数人已不挂了。

普渡的重头戏当然是

普渡宴

◆◆◆

(资料图)

在以前,祭祀后的“吃”是闽南普渡的重头戏,因此也叫“吃普渡”。祭祀仪式结束后的晚饭,除邀请亲戚外还广邀朋友来喝酒,人们常常吃了这家又赶到那家去吃,这里刚吃着,那里的催促电话就打来了。不拘城乡,热闹的“吃普渡”成为闽南地区普度全过程的一个高峰。有人说,各家各户请很多客人是为了显示自己,也有人说是怕普渡公吃完祭不走,叫来很多人壮胆,可以吓走普渡公。

祭拜物品可是很丰富哦↓↓

(资料图)

以前普渡时,老百姓要在家门口摆上八仙桌,供奉祭品。祭品讲究不少,必须有鸡鸭猪、蔬菜水果,还要有干果,如葡萄干龙眼干,这意味着先民吃完后,还能带些祭品离开人间。八仙桌上还要摆放酒杯,上面放着筷子。在大嶝岛,中元节有点特别,流行吃粽子。

资料图(本报记者王火炎摄)

现在的普渡

习俗简化了祭拜更环保

随着城市化进程,现在厦门过节的习俗越来越简化,普渡的习俗越来越少,不少居民选择在中元节到寺庙参与敬拜活动,省去了在自家祭拜的繁琐。

(资料图)

搬进了高楼,市民说:“祭品也不能放在大门口了,都是放在家里的佛龛前。”也少用香烛,用鲜花代替烧纸钱祭拜,更加环保。

(资料图)

五香,炸枣、芋头球、发糕等厦门独有的小吃,都成了中元节厦门人祭拜的常用物品。很多人还会买海鲜祭拜。有的人还摆上了饼干蛋糕等点心。

(资料图)

其他地方的中元节

厦漳泉台民俗各不同

(资料图)

彭一万说,中元节的习俗,漳州泉州两地保留得更加丰富。在云霄,每年农历七月初十晚上,当地人会将亲手制作的莲花灯放入水中。在漳州地区,中元节还有庙会、“开焰口”、“关巷口”等诸多民俗活动。三明永安等地方还会做米果和烧仙草。

中元节在台湾还常能看到“酬神戏”和请神绕境的仪式,每座宫庙请出各自供奉的神明,在街上绕境,保佑百姓安康。在金门,当地人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大做普渡,甚至做满汉全席,非常讲究,有几十道菜。其中一道菜是五湖四海,就有9碗,其中5碗是淡水产品,4碗是海产品。

今晚记得早点回家吃饭啦!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综合海西晨报、厦门晚报、厦门手绘地图、影像厦门及网络

编辑:罗小州值班主任:蔡萍萍

厦门日报社







































北京白癜风治疗方法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xgcs/600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