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中元节到了,我们该如何巧妙的向孩子解释死

发布时间:2016-12-30 16:40:01   点击数:

  今天是中元节,俗称鬼节。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这个时候,就不可避免的会想到“死亡”的话题。孩子们通常在这个时候问:“人为什么会死?”“为什么人死了就再也见不到了?”孩子希望能理解这些重要的生命主题,但在成人的世界里,这一话题却往往被称为“禁忌”。然而“死亡教育”却是很有必要的,让孩子正确的认识死亡,才能去坦然的面对这件事情。

不同年龄,不同教育方式

1

婴幼儿期间

  对婴幼儿(0-4岁)阶段的孩子来说,刚把吃喝拉撒和说话学会的他们,对“死亡”没有概念,也很难明白死亡的概念,只能从爸爸妈妈嘴里知道,死亡是件不好的事,不开心的事。

  这个阶段,家长可以用一些比喻拟人的方法解释“死亡”,比如可以把孩子心爱的玩具比喻死亡,玩具坏了,没法恢复了,就是死亡了。也可以把死亡比喻为人生很厉害的病,救不活了,要离开很长一段时间了,家里有老人去世时,就可以这样告诉他们,让他们对死亡有个粗浅的认识。

2

幼儿园期间

  对于幼儿园(4-7岁)阶段的孩子,“死亡教育”能提高危险认知的能力。这时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在家长们的教育下,能辨别一些最基本的是非。孩子们已经慢慢学会思考,一味的用比喻举例子的做法,孩子反而要被弄混了,这时父母首要做的“死亡教育”,就是告诉孩子,死亡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并培养好孩子的安全意识,这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这个阶段,“生命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安全,要告诉孩子,危险的东西很疼,不能去碰,哪里有危险,都要说清楚。

3

小学期间

  上了小学(7-13岁)的孩子,要教育他们用科学的方法看待问题。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和成年人一样有悲伤的情绪。会思考,会判断,什么是死亡?死亡是什么?这时,家长就不能拐弯抹角,用比喻举例混过去,应该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用科学的角度,让他们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

  可以带他们去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看看人是如何出生,长大,老去,死亡,平静地告诉他们,他们就不会害怕,反而会欣然接受。不过,家长们切记,和孩子们表达“死亡”的言论时,千万不要去吓孩子,不要让他们对死亡产生过度恐惧感。

什么时机解释生命话题更合适?

1

清明节、中元节等祭祀祖先的时间

  这个时候我们通常会带着孩子去参加祭祖的活动,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有疑问。可以给孩子讲一下节日习俗,也可以读一些属于这个节日的诗句并讲解。

2

动、植物死去时

  如果家里养的小动物,尤其是孩子也参与喂养照顾小动物,那么在小动物离去时,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哪怕孩子想要再看几眼,或者想要亲手掩埋,抑或想要以自己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绪时,我们都要尊重并且给予我们成人的理解和帮助。这时,有的孩子会很伤心,也有的孩子不在意。但是每个年龄段的孩子不一样,心理表现也不一样,理解孩子并尊重孩子是最重要的。

3

亲人去世时

  作为成人都会悲伤,悲伤如果被孩子看到,就告诉孩子父母是为什么而悲伤,就算孩子不能清晰明白,但是有一天,当他长大时,当他明白时,他会很自然理解。

“萌宝看世界”活动已经结束,请大家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福利活动前去领奖!









































白癜风可治愈吗
治疗白癜风的中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xgcs/596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