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在唯一保留中元节风俗的村落,鬼节却是另一

发布时间:2016-12-13 22:26:52   点击数:

每逢农历七月十五,广州车陂村的梁富强就会异常忙碌。

他是车陂村梁氏第19代传人,要为“摆中元”活动做准备。而车陂村一年一度的中元节活动,应该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保留下来的中元节传统风俗。

车陂梁氏族人的“摆中元”风俗,已有多年的历史,期间也有过中断。到了年,梁氏族人重新恢复了这一传统节日活动。从农历七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九日,持续四天,一派热闹的节日气象。

摆中元活动的地点在车陂村沙美启明大街58号。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院子,院子里就是梁氏宗祠。

宗祠是一座经典的三进宫廷式结构建筑。第一进为天井,两边是花坛,花香四溢;第二进为中堂,名“惇裕堂”,面宽三间,深三间,三级台阶;第三进为祖堂,深三间,硬山顶,左右庑廊四条。两廊三厅两天井,有侧廊、后面还有花园,布局严谨,内部花纹雕饰巧夺天工,十分精美。

祠堂青砖碧瓦,古朴宁静,精美的石雕、灰雕、砖雕、木雕俱全。

三进祠堂,是最为高级的一种民间祠堂。梁富强花了很多功夫后才知道,只有官之“士大夫”,才有资格建立祠堂。可见,梁氏祖上仕途发达。因为年代久远和多次修缮,原物留存已不多。不过,步入祠堂深处,一砖一木饱经岁月洗礼,雕梁画栋皆有一段故事,让人置身其中仿若时光回溯当年。

经过多年的研究,梁富强已对车陂村梁氏文化很熟悉:自明朝中期起,祠堂在车陂村发挥着独特的功能。

那时,梁氏宗祠每年都会举办清明祭祖、端午“扒龙船”和中元节拜祭三大活动,是名副其实的全村活动主阵地。居民在此聚会欢庆、摆酒,如端午龙舟节,在此吃龙舟饭。

梁富强还从《梁氏族谱》查到,明中叶,梁氏后代人丁兴旺,从中原带来的乞巧习俗代代相传。男丁兴旺参与意识强,但七夕一向是女儿节,因为传统观念中,女子在祠堂内是没有地位的,七姐诞(七月初七)中,妇女制作的手工艺品也不能在祠堂中摆放展示。

后来,车陂人将“摆七姐”活动推迟到道教的“中元节”,并且男女一起制作乞巧手工艺品,手工艺品就能进入祠堂了。而且到时其他地方都已经摆完七夕,沙美祠堂就可以一枝独秀。就这样,独特的“摆中元”风俗逐渐形成。

但最懂“中元节”的梁富强不止一次的说过,不应该将“中元节”与“鬼节”划等号。

“中元节来源于道教,道教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中元为地官,下元为水官。中元节是对掌管着天气、收成和旱涝的地官进行供奉;“摆中元”一是缅怀先祖,二是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这些传统礼节都在《梁氏族谱》有详细的记载。

在梁氏宗祠“摆中元”活动中,手工艺品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更好的展现和传承祠堂文化,梁氏后人年年都制作出各式样的工艺品。

梁富强自己也打造了一个手工艺品工作室,工作室里堆满了手工艺品,既有体现民俗传承的,如代表天官、地官、水官的三官衣;也有赞颂先贤,弘扬宗族文化的“父子状元”、“安定门”。

“七月十五当天,从各地赶来的梁氏族人聚集在梁氏祠堂,按照惯例,上午十一时,祭拜仪式在祠堂中座天井正式开始,祠堂供桌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彩色牌坊、绣珠灯笼、花鸟、龙船等,这些栩栩如生的手工艺品反映了车陂的日常活动和村民的美好心愿,族人对祖宗先灵行三跪九叩的大礼;中午祠堂摆出“中元饭”,宴请各方宾客;夜晚,各种别出心裁的灯饰挂满祠堂,人们赏灯祈福。”这可能是梁富强一年之中最喜欢、最看重的情景了。

现今,人们常常把“中元节”当做“鬼节”,多以祭祖、祀亡魂、焚纸锭等形式为主,社会各地越来越多的人避讳“中元节”,甚至产生迷信的想法,认为“中元节”鬼魂还世,不吉祥,有凶险征兆等等。可见,人们对于传统的中元节存在着误解,甚至是曲解。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元节这个曾经被人们极为重视的传统节日,逐渐边缘化。

“摆中元”活动意义重大,一是祈福,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家庭安定团结、互助互爱;二是教育意义,通过一个个的故事,来表现子孙对于历史的反思以及未来幸福生活的期望。中元节应该是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节日,看中元节就是看故事。









































哪里的医院治白癜风好
太原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xgcs/510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