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鬼节要到了,谁能活见鬼?

发布时间:2016-10-11 8:28:16   点击数:
鬼节要到了,谁能活见鬼?

鬼,大概是人们都不想见到的,要不,人们为什么会说“见鬼”甚至“活见鬼”?当然,这个世界上谁都没见过真正的鬼,尽管民间常常有很多种见鬼的传说,网上也动不动就有冠以“灵异”名目的鬼故事,可至今连有没有鬼都还在争论,争论的焦点就是谁都拿不出有鬼的证据来。   没证据不一定就证明没有鬼,虽然有学者认定,中国是一个缺乏神话的国度,但中国对鬼的感情却相当复杂。成语中,鬼居然褒贬不一。鬼斧神工是赞,神出鬼没是夸,牛鬼蛇神是贬,鬼哭狼嚎是骂。“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的《国殇》鬼是正面人物;“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写鬼还是正面人物;李贺爱写鬼诗,写成了鬼才,26岁就成了鬼;苏东坡写词,怀念亡妻,不妨碍他继续豪放。文人写鬼,只是文人自己的事,中国人干脆设置了一个鬼节,短的三五天,讲究点的半个月。在海南,几乎商家在整个农历七月都过得低调,不和鬼一般见识。

  小时候,最爱听,也听了最怕的大概是鬼故事了。夏天的夜里,人们乘凉,谈天说地,一不小心就说到了鬼来。说鬼的人,绘声绘色,常常信誓旦旦地表白是亲眼所见,鬼的细节,鬼的穿着,讲得人心里发毛,一个劲地往人堆里扎。可是,怕鬼是一回事,听鬼故事又是另一回事。当今的《鬼吹灯》一类的专门说鬼的书籍走俏,其实有着深刻的文化底蕴。

  那年,我们旅游去了鬼城丰都。丰都在长江边上,在三峡大坝没有蓄水的时候,过往的船舶都能看到码头上有一尊巨大的鬼脸。上山,沿途都是狰狞面目的鬼雕塑。有人说,在丰都能看见自己死去的亲人,我一路看着对面来人的脸,想看到24岁那年横死的四弟,可人头簇拥,直到离开,也没见到一起灵异事件。

  据说西洋也有鬼节,但西洋文化中的鬼节没有东方这么严肃,他们将鬼节也折腾成了狂欢,戴着恐怖的面具,玩的却是潇洒的游戏。不像咱们,鬼节的日子,关门闭户,轻易不出去,出去也只是在路口烧纸,远远望去,鬼影憧憧,让人担惊受怕。

  曾让我动情的,是读福州林觉民的《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鬼都是由人变的,可人与鬼,向来都是单行道。人间最惨痛的是生离死别。他们不再到我们这儿来,我们将会到他们那儿去。人生自古谁无死?要紧的是怎么活。   活着,就好!

周日没节目,还说鬼故事。









































海南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安全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xgcs/18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