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中元节的由来风俗及忌讳

发布时间:2016-9-5 13:06:27   点击数:

中元节的由来风俗及忌讳

中元节的由来、风俗及忌讳

中元节是中国传统祭祖节日,民间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与美好的祝贺。中元节又称“鬼节”,时在每一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一天,在阴间的孤魂野鬼会被放出来,为了缅怀先祖,祭拜地官,在阳间的人们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好好祭拜这些来自阴间的先人。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因而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摆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先人。

中元节是道教与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两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3官泛指三界众神。

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3官忏悔罪过,以乞求平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在唐朝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三元日成为民俗节日。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等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一年照例举行“祈福吉祥道场”。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传统文化,将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称为鬼节,称农历7月为“鬼月”。

中元节风俗

每逢七月,民间一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还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普度”仪式是中元节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街普、市普、庙普等,以街坊为主的普度称为“街普”,以市场为主的普度称为“市普”,由庙宇住持的普度称为“庙普”。普度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门前摆放供桌,陈设祭品,还会在屋檐下挂纸灯。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所以简称“7月半”祭祖。但祭拜的仪式一般在7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其实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时候,则要把先人的牌位逐一请出,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逐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乞求先人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时,要选择断黑以后,一般是一家之长及家中男丁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1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衣物,称烧「包衣」,鸣放鞭炮,恭送先人上路,回转“阴曹地府”。

烧纸钱的忌讳

1、有条件者最好选择附近宫观烧纸,因宫观内都会举行超度法会,更合适祭祀。

2、要天黑透才去烧,天亮没谁敢出来取钱的。去烧纸的来回路上,遇到烧纸尽可能绕开,不要踩到,有时候一个路口排满了纸灰堆,想绕都绕不开,那只好请你小心肠穿插过去,有时候还可能需要大跨步一下,过去之前你要先说一句,对不起,借过。

3、要烧纸前在要烧的地面画个圈,注意,不要把自己圈到里面,西北角要留个缺口,方便下面的亲人进来拿钱。

4、给亲人烧纸前先点燃两张扔到圈外,答对一下没有亲人送钱的孤魂野鬼。

5、烧纸时要念念有词,如:XXX,给您送钱花来了。今天孙男弟女都来看您来了云云。

6、一定要坚持看着把纸燃尽才可以走,这样既可以避免火灾,又能避免风把纸吹出来,被其他途经的拾去,惹老人不高兴。

切忌:中元节阴气很重,夜晚凉风很大,切记防火。一定要在可以烧纸的地方烧,不要妨碍交通,注意保护环境。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好,麻烦点一下最下面的小手,给个赞吧!再转发到您的朋友圈,让大家都能看到。本堂主感谢您的分享!









































中科医院
中科医院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xgcs/16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