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头伏到,饺子俏四十天ldquo加长

发布时间:2021-3-27 7:37:15   点击数:

前阵子,

一股热浪袭击沈城,

坐着出汗、

走着出汗、

躺着也出汗!

让我们不禁感叹,

这还没入伏啊,

还让不让人好好过夏天了!

一晃眼,

入伏天就这么来了,

可是......

说好的“蒸煮”模式呢......

好吧,

估计今天是入伏的第一天,

热浪还没反应过来,

说不定明天开始就热了,

what?!

下周天气最高才31℃?

还都是多云,

这幸福来得是不是太突然了!

不过,

俗话说:“热在三伏”!

今年又是超长40天,

大家还是好好享受一下现在的“凉爽”吧,

因为说不定哪天就热了呢~

都说三伏调理阳虚、气虚、血虚,

效果是一年中最好的,

错过又要等一年!

那咱们究竟怎么调理身体呢?

“春夏养阳”,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通常的症状: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为什么冬病要夏治呢?是因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冬病夏治的三伏贴三伏贴是以温热的草药贴敷在特定穴位,以扶植体内正气的传统三伏天治疗方法。连续贴灸三年,利于将冬天的陈寒顽疾从根子上祛除。

既然这么多讲究,

我们怎么能在三伏天里

优雅的过完夏天呢?

生吃冬瓜祛热燥

有时候特别想吃冰,压制不住地那种渴望,一杯冰水下肚,瞬间整个人由燥热转为宁静。这种情况并不是你真的需要冰,是暑热引起的心火旺,建议平时可以吃几片生冬瓜片,瞬间降心火。心里清凉了,就不会有这种焦灼了。

伏闭不出

《汉官仪》曰:“伏日万鬼行,故尽日闭户,不涉他事。”

古人认为伏日是恶日,不宜出门做事,所以应该闭门在家,“伏藏”起来。古代的“入伏日”是休假一天的!周一的一大早,屁滚尿流滚回去上班的路上看到这么一句,什么滴感想。。

伏日宜吃面

《荆楚记》:“伏日,宜作汤饼食之,名为辟恶。”

汤饼就是汤面,整个三伏期间都适合多吃面,面食性微温,而且养心气。最适合三伏期间腹内阳气空虚的现状。

宜食苦荬菜

《琐碎录》曰:“宜食苦荬,以宜心气。”

▲看看,苦荬是一种小野菜,长这样,清热解毒。虽然是很常见的野菜,但城里还是很难找,我索性改吃苦麦菜了,苦麦菜倒是季节。

宜食乌梅酱止渴

《千金月令》云:“是月可食乌梅酱止渴。方用乌梅捣烂,加蜜适中,调汤微煮饮之。水泻渴者,以梅加砂糖、姜米饮之,不渴。”

▲没有做乌梅酱,可以煮酸梅汤。

酸梅汤除热送凉,生津止渴,收敛肺气,除烦安神,辟疫。从端午到中元节(今年的中元节为8月17日)的这段时间,都可以经常煮一锅来喝。

炎炎夏日的酸梅汤,可瞬间收敛暑气,让人安静下来。

不要吃冰饮、雪糕

三伏天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此时再吃冰吃雪糕,相当于雪上加霜,尤其是本身寒气就重的亲,再吃就更寒到骨髓了。

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凉白开,朴素而养身。如果你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的亲,记住了哦!

勿食韭,令人目昏。

《千金方》曰:“勿食韭,令人目昏。勿食羊肉,伤人神气。勿食野鸭鹭鸟,勿食雁,勿食茱萸,勿食脾。乃是季月,土旺在脾故也,俱亦戒之。”

这一段三伏注意事项里,我们经常会吃到的是韭菜、羊肉,需要注意一下。

至于三伏天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小编在昨天的推送里已经说明了哦~

欲知详情,

猛戳!

↓↓↓

好管家丨明日入伏!沈阳人千万别做这些事,尤其是第二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xgcs/1347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