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起源 >> 我们的中元节,鸭子的清明节
我们的中元节,鸭子的清明节
今天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
中元节也被叫做7月半,按普遍的传说,这一天阴曹地府会把鬼门关的大门打开,众鬼可以出游人间,品味人间烟火,所以民间大多把这天叫做鬼节。
我们的中元节,就是阴曹的劳动节,辛苦一年,难得的小长假,都出来活动了。
中元节的风俗,包括祭祀先人,祭祀鬼魂,放河灯等等。
我老家广西的风俗是过中元节的前一天,七月十四。除烧香烧纸,还有个节目是吃鸭子。
(广西武鸣柠檬鸭)
为何吃鸭子,没有像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一样有普遍认同的说法,大概流传的说法是:
鸭子过河说:
鬼节要祭祀先人,把纸钱衣物等等送往阴间。这天奈何桥太挤,只能要靠桥下的河运过对岸,而河上的交通工具就是鸭子。
这个看起来联结了很多传统文化的解释,破绽多得带出了喜感。
原来吃鸭子和用滴滴Uber一样,关键是帮先人叫到车。
依照民间传说中一般的场景,阴阳两界由鬼门关划开,鬼门关1过是黄泉路,路的两边是彼岸花,路的尽头是奈何桥。桥下的河叫忘川河,桥边的望乡台站着孟婆,孟婆手里端着的,是忘却人间所有的孟婆汤。
如果在这个画面里加入一大群鸭子,那孟婆手里端着的汤,似乎是鸭架子汤更公道一些。
吃货的世界真是可以打破六道轮回。
依照民俗学家的分析,吃鸭这件事应当更多和广西地区的农耕习惯有关。
广西的乡间,常见鸭稻共栖,鸭子吃掉稻田的杂草,鸭粪又正好做了肥料。一般农历七月,正好是稻熟鸭肥的时候。按民间祭祀的传统,最好的食品要送给先人,鸭子就成了七月左右最值得上供桌的肉食。
每一年清明我返乡祭祖,看到乡人除插秧,也都会养些小鸭子。春季孵出的小鸭叫做春雏。春季比较温暖,利于小鸭生长,很多人家都会顺手养一些春雏,比秋雏冬雏的成活率要高。
到农历七月上下,雏鸭正好长成。为何吃鸭子?由于鸭子就在那里啊。
现在1到中元节,广西各地的鸭子大量上市,磨刀霍霍,连菜市场杀鸭拔毛的档口,都由于客人暴多而坐地起价。
满城尽带黄金甲,千里活鸭不留行。我们的中元节,又成了鸭子的清明节。
以下刷图,几味特色菜:
(广西南宁醉鸭)
(广西桂林荷叶鸭)
(广西柳州鸭脚田螺煲)
(广西钦州柚皮鸭)
很多地方现在过中元节并不吃鸭子,或连中元节都不过。对中元节中的鬼元素值不值得提倡和推行,文化界也有一些争议。
这都不影响我吃鸭子。我觉得过节,就是在特定的日子,给自己一个机会体验一点仪式感。
生活琐碎疲惫,常常过了好久,都无甚感觉。找一个节日,像标点一样做个划分,借着吃点啥或做点啥的仪式感,给现下的自己画个喘息的记号,也给往后的自己留个或明或暗的盼头。
鸭子过河是条歇后语,接的是随大流。我们大多数人每天不就是随大流,随流出,随流入。过节吃个鸭子,给自己留点滋味,让鸭子带走哀愁,如歌里所唱:
啦啦啦,去鸭,它们已被风带走,散落在天涯。
(原创内容,图片来源络,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请私信)
个人
白癜风治疗用什么方法好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