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慧居佛学民间的ldquo鬼节rd

发布时间:2020-9-8 14:19:01   点击数:

 “七月半,鬼门开”民间自古相传,农历七月是“鬼月”七月半也被称为“鬼节”,长辈们嘱咐这天要早回家,不要去水边、不要晚上晾衣服,为了超渡孤魂,恐防它们为祸人间,人们还纷纷烧纸钱、烧元宝。

  然而,农历七月十五,世人避之不及的鬼节却被佛教徒们过得欢喜而温情。因为这一天既是佛教中的盂兰盆节,也是自恣日和佛欢喜日。

  ■自恣日、佛欢喜日

  僧人在四月十五这一天结夏安居,共90日,到七月十五日结束。自恣即是结束这种特别修行期的仪式。

  在这一天,大家集于一堂,检讨在过去的90日内,各自的言行有无违反戒律。大家互相指出对方在行为方面的过失,借以反省。若有犯戒,则要忏悔赎罪。这便是自恣,举行自恣仪式这一天,即“自恣日”。

  十方诸佛见僧众通过安居精进修行圆满,发露忏悔、转迷成悟,更有人修成正果,因而心生欢喜,故这一天又被称为佛欢喜日。

  ■盂兰盆节

  盂兰盆会是根据《盂兰盆经》,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的节日。这一天,人们以佛法供养三宝的功德、回向现生父母身体健康、超度历代考妣宗亲能速超圣地。

  “盂兰”为倒悬之义,表示恶鬼的痛苦如人倒悬一般;而“盆”则为救护的器皿,所以盂兰盆有“救倒悬”、“解痛苦”的意义,意即用盆之类的器皿盛食供佛斋僧,以救倒悬之苦。

  据《盂兰盆经》载: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他以天眼通观见母亲投生饿鬼道,皮骨相连,日夜受苦,于是手持钵饭给母亲食用;然而目犍连的母亲因以恶业受报的缘故,饭食还没入口,就全部变成火炭。目犍连尊者为拯救母亲脱离苦趣,于是向佛陀请示解救的方法。

  佛陀指示目犍连尊者于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结束日,以百味饮食、床敷卧具,放置于盆中,供养三宝,仗此功德,能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的忧患,乃至七世父母得以脱离饿鬼道的苦趣,生人天中,享受福乐。

  目犍连尊者依佛陀的慈示奉行,终于使他的母亲得以脱离饿鬼的苦趣。仁慈的目犍连尊者将此情形告诉佛陀,将来佛门弟子行孝顺的方式,也应该奉盂兰盆供养。由于这个因缘,佛陀再次慈悲叮咛嘱咐:“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梁武帝时期,盂兰盆法会开始出现。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便以盆施诸寺。自此以后,蔚成风气,帝王臣民多遵佛制,兴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

  到了宋以后,除了在各寺院供佛斋僧,还会祭祀祖先、超度祖先亡灵。

  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法会,供佛斋僧,也沿习成例。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采集于网络与书籍,由慧居寺编校发布,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往期推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ly/1212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