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礼仪 >> 敬神道所以祐人道
不论儒家也好、道家也好,都希望建设一个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儒家希望出现圣君贤臣,致尧舜之治;道家也有这个想法,比如《道德经》、《太平经》里都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案。于是李泽厚先生就认为,中国人是“一个世界”,也就是只有人的世界,没有神的世界。大致的意思是,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有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可以依靠,所以凡事都自己去承担。儒家的理想就是“参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并而为三才。虽然目标很大很浪漫,但是这仍然是很艰辛且悲苦的。
我个人不是很赞同李泽厚先生的观点,为什么呢?虽然《道德经》说:“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但是《道德经》还说:“神得一以灵。”所以未尝否认鬼神之存在。只是当世界无道之时,冥冥之中的神仍然会主持人间之正义。但是这好比是“国家昏乱,乃有忠臣”一样的,不混乱无以见忠臣之心,然而老君却以太平为最高最好之状态。作为我国主流思想的儒家,其实也未尝否认鬼神之存在。孔子云:“祭神如神在。”《诗经》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又曰:“神之听之,介尔景福!”儒家也未尝否认鬼神之存在也。然而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和老君所谓“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其实是一个意思,盖尽人道,即所以事鬼神。《日知录》云:“夫子之告子路亦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是故庸德之行,莫先于父母之顺。而郊社之礼,禘尝之义,缘之以起。明此而天下国家可得而治矣。在上位者能顺乎亲,而后可以事天享帝。在下位者能顺乎亲,而后可以获上治民。”
虽然说是尽人事,而事鬼神之道,在其中矣!但是并不是说没有鬼神的。我国有敬天法祖的传统,皇帝是天子,受命于天,在人间有无上之威权,但是却仍然要“事天享帝”,祭祀天地神祇、祖宗神明,并不可以为所欲为。国家每年要祭天地,还要祭祀日月星辰、岳渎名山、列朝帝王。每个城市有城隍庙,也是列在祀典的,每年中元节的时候,政府也会派人去城隍庙祭无祀之灵。而每遇大事,官员百姓也会到城隍庙去祈祷。《大明会典》云:“祭祀,国之大事、所以为民祈福。各府州县、每岁春祈秋报,二次祭祀。有社稷山川、风云雷雨、城隍诸祠。及境内旧有功德於民、应在祀典之神。郡厉邑厉等坛。到任之初、必首先报知祭祀诸神日期。坛场几所、坐落地方。周围坛垣、祭器什物、见在有无完缺。如遇损坏、随即修理。务在常使洁净、依时致祭,以尽事神之诚。”足见说中国人不信神道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
本人早年读儒家之经典,也秉持“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但是近来颇感神明赫赫,在上下左右,感应事迹也很多,不胜枚举。而学界于我国固有之敬畏神明之传统,却视而不见,认为儒家之精神,近于无神论,其实是不对的。孔子当年被围困,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在被围困的情况下,说的这番话,言下之意就是,我是担负上天使民的,如果上天不打算让斯文断绝的话,匡人能拿我怎么办呢?儒家说这就是知命。而在我看来,就是将自己的生命交付给了一个更伟大的存在,那就是神,也可以说是上帝(诗曰‘皇矣上帝’,乃是儒家所谓上帝。非耶稣基督也。道教称之为“昊天上帝。”)意思就是我的命,是由天主宰的。这个能主宰,有意志的“天”,难道不是神么?
后来的宋明理学发展了儒家的宗教精神,宋儒常说:“对越在天。”就是教人时时刻刻,都好比恭对祖宗神明一般,保持一颗诚敬之心。而因其恭对神明,心中也有个归属,会得到平和与宁静。当今的中国,受无神论之影响,认为世间无鬼神,欺神灭相,瞒天昧地,无所不至,道德滑坡,心灵空虚等。这些都是值得引起注意的。我认为,重新唤起对神道的尊重和敬畏,是社会建设,移风易俗,不可忽视的部分。
文/万景元
道
教
知
识
入道、学道、论道,从道教知识开始!
白癜风工程如何识别白癜风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