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有古来摆柳江县的特色节日

发布时间:2018-1-13 9:29:16   点击数:

一年四季都有节,几多古仔在里面。

昨天我们同大家摆了柳江县的一些农业特产,可见那里也是物产丰富啵。其实,柳江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比如讲,因为他们那边壮族同胞比较多,所以每年过的节日,也同我们市里头有所区别啵,那具体有点什么没同咧?我们今天就来同大家摆摆。

古时候因为物资匮乏,所以人们想要吃餐好的,总要等到过节的时候,才能得偿所望。

[柳江县民俗专家覃日山:有句话不是讲嘛,“男人望过节,女人望坐月”,他有一定的道理,(以前)生活水平和物资不是很丰富,等于是庆祝,同时也是一种民间习俗,到如今家家户户都是迎自己的祖先回来归位了,人再穷都要劏几个鸭子。]

也许是民间习俗使然,也许可能就是古人单纯地想多吃几餐,所以我们翻开台历可以发现,每个月基本上都有相对应的节日。

[覃日山:壮族的节日,一年四季有十二个,要过十二个节,就是从春节开始,完了到二月二,二月二就是祭祀自己先人的节日,三月清明,四月八就是牛王节,就是讲牛很辛苦啊,壮族的老百姓这一天给网油、给猪肉、给糯米饭来酬谢辛勤劳作了一年的耕牛。]

到了五月,壮族人民跟汉族一样,也要过端午节。

[覃日山:同样的你讲都是吃粽子,这个是一样的,但是壮族他有他自己的一些特点,比如讲插艾在门口,防止毒虫,蛇这种进入群众的家里面,表示今天就是插艾,阻止这种毒虫进家里头,同时还要吃雄黄酒,小朋友家长还要给他涂点雄黄制成的颜料,涂在脸上,意思讲不生疮,身体健康,表示一种期盼吧。]

六月初六是民间节日——晒书节,据说这个节日诞生在清朝乾隆年间。虽然讲在汉族比较盛行,但是在柳江县也有流传过晒书节的习俗。

[覃日山:壮族人也好,汉族人也好,(以前)也还是不重视教育的,六月六把自己的书刊杂志书籍拿出来晒一晒,另一种没读书没有书的就晒衣服,晒自己的穿着。]

到了七月半,就是我们讲的“鬼节”了,不过壮族的“鬼节”又有所不同了啵。

[覃日山:老历七月壮族是最大的一个节日,就是中元节,中元节也叫做鬼节,这个节日壮族人从七月初七一直要过到十六,初七是迎自己的先祖回家,七月十三是女娃仔回娘家,出嫁了的娃仔媳妇就回娘家。]

到了老历的七月十六就喊做“送公”,家家户户都会进行祭拜,把先祖送回天上去。到了老历八月,除了八月十五中秋节,柳江每个地方还会有祭社。

[覃日山:春社一般是在二月,二月当时主要是祭社王,期盼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一年又有个好的收成,秋社就在老历的八月,秋社就是(祭祀)自己的社王,就是讲一年了,社王保佑,今年出得了好收成,秋天就是收获的季节,所以壮族柳江那边是一年搞两次祭社王。]

一年到头最后一个节日就是冬至了。

[覃日山:冬至主要还是汉族的,壮族不是很兴,冬至当小年基本上也是我们那边麻盖人比较信的,所以一年包括两个做社的,就是十二个节日,柳江那边过节基本就是这样。]

他讲,因为壮族和汉族同胞长期混居在一起,共同发展共同生存,如今很多节日都已经形成了一种民族交融的局面,但是老一辈传下来的一些习俗,多多少少还是有点没一样。

[覃日山:壮族有个特点,年初一不杀生,就是吃年三十晚上剩下来的食品,所以年三十晚上壮家做菜做得比较多,留到第二天年初一来吃,不劏鸡,不劏鸭,在我们那里,基本上你上街没有猪肉卖了。]

像我们过年一般都是过到初七就上班了,但是在柳江,还是有很多壮族同胞是维持着过完十五才开工的习俗。

[覃日山:到过完元宵,壮族有一句话,讲壮就是吃一碗元宵的饭,就面向做活路了,壮话就是讲,意思就是春节过了,人们就要一心向往,要去搞生产了,从事青年人的劳动,这里跟汉族人有一定的区别,区别跟自己的农耕习俗特点(有关)。]

柳江县还生活着不少客家人,客家人过十五的传统习俗,就是在大街小巷挂起花灯。大家除了赏灯,还会用花灯做道具来跳舞,叫车马灯舞。

[原柳江县文化馆馆长熊世斌:车马舞在柳江的舞蹈,算是最有特色的一个民间舞蹈了,因为在我们柳江进德地区,属于客家人居住的地方,从广东搬来的,讲麻盖的,讲客家话的,客家人到过年的时候就要娱乐,所以车马舞就是最喜爱的。]

客家人喜欢跳车马灯舞,是因为它有着特殊的意义。

[柳州市博物馆保管部科员罗华:一个是祈福一年来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行个平安,另一个是结束了前一年劳动很累了要娱乐放松。]

熊老还讲,那个时候,车马灯舞是以各种动物来做造型的,特别丰富,花灯和我们现在的也不一样,不是用电,而是用蜡烛来照明的,

[熊世斌:车马舞原来的话就是有各种动物花灯,比如蚂拐,鲤鱼、螃蟹,等等,动物花灯里面插有蜡烛,是照明的,没有电灯就是照明的,在旧社会。]

讲到这里,可能有观众就想了,好像那边过的节日同我们平常过的相差也不大,只不过是在一些具体的庆祝方式上有点区别。其实并不是你想想的这样的,在壮族的十二节里头,就有两项是比较特别的,是哪两项咧?我们接着来摆。

覃老前面讲到的二月二和七月初七,这两个节日虽然都是祭奠先人的,但是同我们汉人过的清明节还有很大的区别。

[柳江县文史专家覃日山:壮族祭祖有两个大的节日,一个是二月初二,第二个是七月初一,就是讲新故的亲人的节日,这里和汉族有点区分,三月清明就是对自己所有的先人的坟墓进行一次扫墓,那就等于是一次公众的节日,二月二和七月初一没是家家都这样做的,哪家有近几年刚刚逝世的亲人,他才过这个节,没是各个都过,这个比较个性点。]

在那边,还流传有一种神秘而古老的舞蹈——师公舞,每当天旱求雨、丰收酬神、驱鬼逐疫,或者料理丧事的时候,大家就会请他们来主持祭祀仪式,到了晚上,这群人还要戴上面具。

[村民:今天他们师公舞队来是老人家不在了,这个是我们民间的传统。]

[村民:请师公来打一次道,让他(死者)进到天堂里面去,过得安安然然,我们以后在家里面的人也平平安安。]

这个就是传说中的师公舞了,一般壮族人家里有人身故之后,做小辈的就请来师公班子、跳起师公舞,送长辈最后一程。

[原柳江县文化馆辅导员李满英:师公舞是我们柳江县壮族地区这一带作为一种祭祀活动,比如说村子里面有哪一家有红白喜事,或者是有什么大事情就会请师公班子到家里面,或者到宽阔的打谷场,以唱孝道,或是祈求来年五谷丰登,还有行善,这一类的活动在我们柳江县可以讲是已经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

你看了,古时候流传下来的节日,还蛮多门道的吧。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如今在柳江那里还衍生出了很多新的节日。

[覃日山:这个是改革开放以后,也就是你们这一辈人才出现的新节日,目的就是现在改革开放以后,工业也好,农业也好,条条战线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比如讲我们柳江那边,柳江那边近十多年来,一年一度都要搞一次玉藕旅游节。]

柳江百朋的三季莲藕之所以能够如此快地推广出去,与当地举办的玉藕节和荷花节息息相关。

[覃日山:当地的党委政府就通过举办这种莲藕节的形式,推荐自己的产品,把这个莲藕推向国内市场,推向国际市场,就这样来举办新的一种节日。]

这些节日在近几年得到了广大市民游客的认可,慢慢地,新型节日变得越来越多。把节日与当地息息相关的农产品联系起来,不仅能够带动农民们富裕起来,更是给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节假日的休闲场所。

[覃日山:办各种文化旅游节,来推荐自己的产品,宣传自己的一些优质的农土特产,比如讲除了刚才讲的莲藕节以外,还有里高那边的青花梨节,每年的四月五月,在梨花开放的时候,就推荐一个节日,给外地的游客到乡村去吸收新鲜空气,看看他们那些青花梨的产业,目的还是为农民增加收入,推荐自己的优质农产品。]

哈哈,其实不管是传统节日,还是新兴的文化旅游节,都是一种领略柳江当地风土人情的好途径。明天,就要成为“柳江区”的柳江,即将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呈现给世人,但是那些古老的、有内涵的、有情怀的民俗传统,依然会以原始的状态保留下来,让我们更好地感受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底蕴,你讲对咩?今天就摆到这里。

摆古公众

商务合作请联系摆古







































白癜风能治好吗
头部白癜风和白癜风的区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hd/954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