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活动 >> 今天元宵节,最美祝福送给你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上元节、元夕或灯节,是既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传统节日。正月为农历之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就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称为元宵节。
中国习俗中,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元宵节始于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东方朔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便定在了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之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的节日。
那么,元宵节有哪些传统习俗?下面中华传统智慧与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
1.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是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汤圆”即元宵,它的做法及风味虽然各异,但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是相同的——代表着和和美美团团圆圆。俗语有句话: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说是很重要的。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一顿“元宵”。
2.送花灯“送花灯”简称“送灯”,实际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几天,娘家送花灯给新嫁的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贵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福女儿孕期平安。
3.耍龙灯龙是中国文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并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戏舞龙灯,载歌载舞的氛围,流传于很多地方。
4.舞狮子舞狮,又称“狮子舞”、“舞狮子”、“狮灯”,多于过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为瑞兽,象征吉祥如意,因而在舞狮活动中寄寓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愿望。
5.猜灯谜每逢元宵佳节,各地方都会打出灯谜,希望能喜气洋洋、平平安安一整年。因为灯谜既能启发智慧又能激发兴趣,故深受社会各阶层的热爱。唐宋时期,灯市上开始出现了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灯市上除有灯谜、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等精彩内容。
6.踩高跷踩高跷,是民间流行的一种群众性的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中的一种,在春秋时已出现。《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7.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祭门、祭户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干净的筷子,或直接将酒肉放于门前。
8.走百病“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福的活动。元宵节夜晚,妇女相约出游,结伴同行,见桥则必过,认为这样就能祛病延年。
9.迎紫姑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占卜蚕桑,并占众事。每到迎紫姑这一晚,人们便用稻草、布头等物件扎成真人大小般的紫姑肖像,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这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的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10.逐鼠“逐鼠”也在正月十五当天举行。桑户会在元宵节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米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一层肉泥,把粥盛好于碗中,放置于老鼠经常出没的天花板、墙角里,边放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传说这样做,本年的老鼠就不会吃蚕宝宝了。
元宵节,赏花灯,照的心里亮晶晶;
元宵节,闹热闹,幸福好运随春到;
元宵节,吃元宵,乐的你呀呱呱叫;
元宵节,送祝福,健康吉祥到你府。
中医白癜风白癜风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