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七月半刚过,关于中元节的民俗你了解多少

发布时间:2017-3-24 2:59:14   点击数: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在佛教中,中元节又称为“盂兰盆会”。它不仅拥有佛教的宗教信仰,还有着我国道教的本土文化。据说,中元节这一天,在阴间的孤魂野鬼会被放出来,为了缅怀先祖,祭拜地官,在阳间的人们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祭拜这些来自阴间的祖先。

民俗专家认为,中元节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是追怀先人既古老又现代的一种传统,这一传统体现了古人“慎终追远”思想,每个人都有父母,基于这种思想和对先人的感情和责任使然,中元节势必也会不断得到延续和传承。

古人怎么过中元节的?1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2做茄饼

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前往盂兰盆会的干粮。每到中元节这天,一些地区会做茄饼,也就是把新鲜茄子切成丝,和上面粉,用油煎炸。其实,茄饼如今已是一道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想吃的话随时可以做一盘解解馋哦。

3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

4放天灯

鬼节这天放天灯也有两个说法,其一是把自己家霉运带走,带的越远越好。这时候就很忌讳别人家的天灯落在属于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来,就要重新放飞出去。其二是说,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进入极乐世界,鬼节这天放天灯,是为飞升极乐世界的先人们照亮升天的路。

5祭祀土地和庄稼

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漳州的中元节民俗

康熙时的《漳浦县志》记载:“中元夕,人家各祀先人,乡里或敛钱延僧,为盂兰盆会,斋兰盆会,延僧设食祀五祀之鬼,夜以竹竿燃灯天际,联缀数枝,如滴如坠,望之若星,谓之作中元”。

乾隆时的《南靖县志》中,有“七月望前后,人家各备物祀先,或敛钱延僧为孟兰会,斋品甚丰,名曰‘普度’”。

七月半是各寺庙祭祀活动的高潮,不少地方七月十四在庙前“树灯篙”,在各自的庙庭内竖起几丈高的木杆或竹篙,将灯笼挂在竿顶,灯笼上写有“天灯”、“合家平安”、“风调雨顺”等字句,入夜后点亮以招聚孤魂野鬼。

寺庙的入口处有大士爷、山神骑狮、土地公骑虎、唐僧与众徒弟等塑像,当晚放水灯,释道各举行自己的宗教仪式,俗世的信徒也聚集到各寺庙内参与祭典,彻夜不归,翌日举行中元普度的其余科仪。庙中还会布置各种纸屋,将供品摆在纸屋之前祭拜,左为“翰林所”,供上等鬼魂宴宿,右为“同归所”,供下等鬼魂宴宿;纸屋还分男堂女堂,让遵守男女不同室的鬼魂接受施舍后有休憩之处,纸扎的“大士山”中林木茂深,峭壁崚嶒,观音大士和金童玉女立于山上。

民间认为开了“巷口”,冥间的鬼魂就会来到阳间,他们首先会回去看看老家和子孙,因此家家户户要准备祭品,包括冥钱和纸做的衣服,供已故的亲人享用,在祭祀了先人之后才会将一些祭品施舍给饿鬼孤魂。无论是孟兰盆会的目连,还是地官大帝“中元二品七气赦罪地官洞灵清虚大帝青灵帝君”的托世身份舜帝重华,都是孝子。普度的意义还是孝亲重于普施,所以旧时在开巷口后的整个七月,家祭是没有间断的。

来源:闽南侬







































小孩得白癜风怎么治疗
白癜风吃什么药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hd/71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