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勾蓝瑶寨令人神往的沃土

发布时间:2017-3-13 17:51:40   点击数:
江永小城·小城故事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勾蓝瑶寨,每天都在发生不同的故事,有的人在向往这里的世界,也有的人好奇前来撩开面纱一睹真容,更有漂泊在外的人想要呼吸一口故土的空气。勾蓝瑶寨,这片令人神往的沃土。

勾蓝勾郎

盘树高

“梅兰梅兰我爱你,你像兰花的着人迷,你像梅花的年年绿,看到了梅兰就想到你;……今生今世永在一起。”

每当我在唱这首台湾民歌的第二段时,就把它改词为:勾蓝勾郎我爱你,你是瑶胞的圣地,你是摄影的天堂,你是我们向往的世外桃源,我要与你永远在一起……。

11月初,我随永州市艺术创作中心组织的“神美瑶族风情行”暨红色旅游永州文艺家采风活动,走进勾人的江永兰溪勾蓝瑶村。在湛蓝的天空和纯洁的空气中,城堡式建筑风格和瑶族同胞的淳朴风情勾住我,将心遗落在这片神往的沃土。

我是瑶族后裔,对江永情有独钟,因为这里有瑶族发祥地——千家峒,吸引我去深究瑶族发展史,追寻祖辈们艰辛不屈的精神。

因此,我每次到江永都想法去游览“三千文化”。尤其读了文紫湘先生著的《搬回千家峒》一书,认定千家峒就是天下尤勉灵魂所向,梦回故里的地方。

勾蓝瑶寨的历史勾人。江永有勾蓝瑶、扶灵瑶、清溪瑶、古调瑶四大民瑶。勾蓝瑶寨方圆约六公里,上村、下村和大径村三个古村,呈三角形,相距不到一公里;由尾山、平山、雷山和月山环绕,成为保护城堡式瑶寨的天然屏障,瑶村还有四道防御工事,在清朝时担负着镇守湘桂交界关隘的重责。村里居住蒋、欧阳、黄、何13姓,至今多年,延续40多代后寨址未变,家庭未变,民族未变,村民仍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的“世外桃源”生活。

瑶寨的人文建筑勾人。这里山清水秀、瑶风古朴、民俗文化底蕴厚重,现存乾隆年间的一块碑刻记载:予祖昔居万山中,山勾联通,溪水伏流,故名勾蓝。有蒲鲤生井,山窟藏庵,犀牛望月,天马扫槽,石窦泉清,古塔钟远,亨通永富,岩虎平安八景;按姓氏聚居,一姓一门楼,以木柱架接为门楼,三层结构,柱下置以青石雕花抱鼓石,梁枋亦雕花。门楼垂直于主干道,内为次干道。13姓有13次干道,各姓沿主干道及次干道左右布设小巷,向后延伸,修建房宅,居住格局以血缘为脉络。自唐以来,先后修建5座戏台,66座寺庙,延绵五朝,经久不衰,古风犹存。至今保留明清时代民居多幢,社坛土地,舞榭歌台,凉亭桥梁,随处可见,是一个保存非常完好的勾蓝瑶人祖居地。

瑶寨的井、水也勾人。群山环抱下的勾蓝瑶寨,地下水十分丰富,有大大小小上百口水井;百井之冠的蒲鲤井深不见底,地下河由此外涌,是兰溪水的源头,养育了整个勾蓝瑶寨,被勾蓝瑶人奉若神明。村民在蒲鲤井处开辟了四个井台,依次分为饮用、浣洗等等;还在井台四周彻了一人多高的砖墙围隔,是旧时夏日女人洗澡的地方,女人在墙里洗,男人和孩子在墙外洗,再往下游则是水牛畅游的大池塘,人与自然在此和谐共处。村里这些永不干涸的古井,散落在瑶寨各个角落,为他们繁衍生息提供着最珍贵的生命甘泉,被勾蓝瑶人视为上天的恩赐。因此,勾蓝瑶人敬井爱井,并根据地势在古井和小溪上修建了一座座木质结构的风雨桥,让水与桥二者相融合一,成为勾蓝和谐的生命画卷。

瑶寨的古老节日也勾人。他们除了与汉族过同样的节日外,还有自己民族的诛鸟节,尝新节,洗泥节,中元节,盘王节,其中盘王节、洗泥节最隆重。盘王节是瑶族祭祀祖先盘瓠的重大节日。在远古时代,瑶山评王和高王作战。评王悬赏招贤,能取高王首级者,愿将最美丽的三公主嫁与他。不料第二天,一条名叫盘户的彩狗竟衔来高王头颅。评王不失诺言,将三公主许配彩狗,封为盘王。新婚之夜,彩狗竟变成一个魁伟健壮的男子,公主大喜。以后,公主为盘王生下六男六女,传下瑶家十二姓。有一天,盘王上山狩猎,不慎被一只羚羊触下悬崖身亡。儿女们闻讯,捕到羚羊,剥羊皮制成长鼓,愤然起舞,以报父仇。以后,每逢这天,瑶民便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纪念盘王。到今天,“盘王节”已逐步发展为庆祝丰收的联谊会。青年男女则借此机会以歌道情,寻觅佳偶。洗泥节,又叫“苦瓜节”,是勾蓝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但这并不是所有瑶族共同的节日,仅是勾蓝瑶特有的。是因为旧时勾蓝瑶的田地离村较远,瑶民们在田地边盖起牛桩屋,农忙时就住在牛桩屋,忙完了春耕男人就可以洗清脚上的泥,回家歇上一阵,所谓“插田上岸,功夫一半,牛补青食,人换新装,家人团聚,举族联欢”。于是勾蓝瑶把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定为洗泥节,在这一天不仅要把最好吃的东西都拿出来,还要表演很多精彩的节目,庆祝夫妻团聚,祈求丰收。勾蓝瑶寨逢节必耍龙舞狮,走村串户和进行瑶家女子拳及男子刀棍舞演练,精彩无比。

当然,勾蓝瑶纳男子为上门女婿的“勾郎配”特色民俗更勾人。传说瑶山有个聪明美丽、勤劳勇敢的姑娘叫盘金妹,自幼父母双亡跟继母生活长大。一天,继母让金妹招郎,引来许多小伙子各自炫耀本领和家产来求婚,可金妹只喜欢穷小子赵如龙,继母有意刁难要他去取一双龙珠。

赵如龙是个贫苦的孤儿,从小替人放牛打长工,人穷志不穷。金妹早就看中了他,俩人同出同归做工,青梅竹马的,还几次叫如龙向继母提亲均遭拒绝。后来,如龙决定去取龙珠,路上遇见一独眼婆婆和老翁各要一颗龙珠治瞎眼和让旱井出水灌溉禾苗。

赵如龙费尽周折杀死巨龙后取下两颗龙珠,把一颗投进枯井后,立刻涌出清泉灌溉农田;又把一颗龙珠塞入独眼婆婆眼眶,治好了她的瞎眼。

当赵如龙回去无法向继母交差时,那些农民和独眼婆婆赶来告知真相,并极力撮合金妹和赵如龙的婚事。金妹的继母在众人面前不好再阻扰,就答应了他两的婚事。金妹招如龙上门后每天早出晚归,勤劳耕种,十分恩爱。

可继母仍恨透不已,时常想借机会赶如龙出门,另招有钱女婿,都被聪慧的如龙和金妹化解,最后恼怒身亡。如龙和金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从此,男方入赘就成为瑶、苗、侗、汉族婚姻形式的一种,被视为忠孝仁义、尊敬同族老人、顾及民族兴衰的美德,没有女儿的人家,也要“接”一个女儿;长大后“招郎上门”,延续家族。男人到女方家后,女方的父亲即退居二线,让位女婿做家长。在瑶家凡有两个以上男孩的人家,都乐意让自己的孩子去“上门”。

  上门郎在女家享有财产支配权和继承权。“招郎”有“两不辟宗”和“男从女姓”之分。“两不辟宗”又称“两边走”、“半招郎”。即婚后男女双方家庭的生产和生活都要照顾。生下孩子第一个随母姓,第二个随父姓,余类推。“男从女”即男子到女家后,生产、生活于女家,改随女姓,所生子女,全随母姓。现在男子“招郎”后,有子女随母姓的,也有子女不随母姓的,没有以前那么严格了。

我有一个表哥就“招郎”了。记得,婚礼当天新娘一大早打扮好后,到村外看不到自家房子处等候;等新郎举行完仪式,进到女方家后才回来与新郎见面。迎亲队伍来到女方家时必须在村口停下,由媒人前去报信与女方家协商完事才能进去。接着,新娘的亲人拿着凳子,背着新娘为新郎绣的瑶服让新郎换上后,为新郎披戴好类似红头盖的头巾,当新郎装扮好后继续出发。

按照瑶族婚礼的习俗,“新郎”嫁过来要在阴阳先生的主持下行12拜,与“新娘”一起拜夫妻和美、拜子孙满堂、拜金银满仓、拜大富大贵等等。两人拜完堂,男方就改为女方的姓,正式成为女方家的一员后入洞房。

勾蓝瑶一直延续着“好女不出石墙门”习俗,即好女不嫁出勾蓝瑶,多是女娶男嫁的招郎(入赘)成亲,因此许多人把“勾蓝瑶”谐音为“勾郎瑶”。

勾蓝瑶的女子不裹脚,在招郎成亲后是家庭的主要劳力和主事者,与男子共同劳动。勾蓝瑶男方入赘的嫁妆有点令人惊讶,仅需四个鸡蛋,即“四个蛋子”定终身,一般由男方母亲或媒人带给女方家。如果女方家长接受了,便表示同意了这门亲事。当男子来到女家,若女方母亲搬出红板凳给他坐,便意味着丈母娘满意这个女婿,可以在女家留宿,直到生子完婚。

“勾蓝勾郎”充分体现了瑶族男女平等的思想。

作者简介

盘树高

瑶族,字石祚,号南岭瑶人。斋舍名为“竹居斋、瑶风堂、小草轩”,篆刻家“永州七刀”成员之一。工诗歌、散文,善书画、摄影,尤精篆刻。

本期编辑:任雱

供稿:盘树高

投稿邮箱:jyxww

.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咨询
白癜风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hd/708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