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中元节追思七月十五的记忆

发布时间:2017-3-6 8:29:20   点击数:
作者简介

林金栋,男,汉族,中共党员,年5月出生于青达门乡一个偏僻山村,工作之初,在达旗农村任教,后改行到党政机关,成为一名文职人员,年近不惑,承蒙组织厚爱,任乡镇书记。后调整到水利部门工作,近日解甲归田,休生养性。喜读文史,也有几篇豆腐块见于报端。豪爽、义气、唯喜杜康,徒步、骑车、采菊东篱。老人康健,儿女双全,不求富贵,只愿平安。朋友甚多,共享人生。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元节,我们当地人直称七月十五。

小时候,我们竟像盼过年那样盼着这一天早早到来,因为这一天可以有羊肉、馒头吃,更重要的是可以分一到两个面人人,在那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对于一个山区孩子来说简直是一种奢侈。那时候,农户是不让养羊的,否则不仅会被当作资本主义的尾巴割掉,还要挨批挨斗。因此,到了七月十五想沾羊荤腥,只能等待生产队开恩、犒赏。天年好了,水草丰美,羊儿膘肥体壮,肯定会杀羊的。阴历七月十五,正是暑假期间,我们是必须为家里干活的,或掏猪菜,或完成生产队分配的拔羊草的任务。因为天旱草少人多,每每翻山越岭,跑上一上午,也就收获一小筐野菜,三二十斤野草。当拖着疲惫的身体临近村庄时,便依稀嗅到炖羊肉的香味弥漫过来,离家越近香味越浓,肚子更加肆无忌惮地咕咕乱叫,说垂涎三尺是一点也不为过的。回到家里,肉已在锅里沸腾着,热气腾腾,我们兄弟三个围在炉台前只等着全家人都回来即刻开饭。父亲把爷爷奶奶请来,端坐炕中央,待给二老盛好饭、夹好肉,我们才能开吃,父亲严厉的眼光足以震慑我们,等肉到手就不那么讲究了,如同饿虎捕食一般,满手满脸都是油脂肉末,在父母的调教下,每根骨头都剔得净光,连骨髓都吸溜得一干二净。那个香啊,渗透到身上每一个细胞。如今吃肉不再是节日才有的奢侈品了,但咀嚼如泥,再也吃不出儿时的味道了,真是作孽。

年景不好的时候,羊瘦杀不倒,母亲也无奈,便做腌猪肉烩粉条豆腐或炒鸡蛋一类的菜品,虽不及现炖羊肉,但也比平时好多少倍了,但仍为吃不上羊肉感叹。

我们大块吃肉的时候,母亲和两个姐姐还揉着少见的白面大面团,捏着牛羊猪鸡狗人鱼和蛤蟆之类的面人人,用极细的面条摆弄成各式的花儿草儿头发衣服等装饰品,用植物黑色的籽作眼睛,红豆作嘴巴,用剪刀剪出皮毛鱼鳞或用木梳压成网格状的皮肤。入笼后,旺火硬气蒸半个小时左右,便可出锅,一个个面人人白白胖胖、栩栩如生,再用食红食绿颜料点缀一下,更加好看。然后放在干锅里焙干,便金黄金黄的,香气扑鼻。母亲根据我们的属相或个人爱好,分给我们。我们是不会当时就吃掉的,绝对都会保存起来,待嘴馋的时候,一点一点分享。二姐的面人人保存的时间最长,有时竟能放到过年,可惜过期变苦,只能当作玩具。必须要蒸两个猪头样的面人,分量要足,是要送给爷爷奶奶的。哪户人家如若有了定婚未娶的媳妇儿,必须捏一男一女的面人,用红毛绳绳链起来,送到女方家去,当然还要送羊肉、烧酒和零花钱之类的。有一年七月十五,邻居张老师家收到准亲家送来的两个相亲相爱的面人人,竟有一米多高,后面是用高粱秆连在一起的,据说用公社集体食堂的九烧锅蒸出来的,足见用心良苦。下午,母亲会为我们放假的,于是我们东家出西家进,比赛谁家的面人人好看,哪个小朋友搜集到了羊骨骨。

据父亲讲,阴历七月十五这天,地官放出所有的鬼神魂回家团圆,杀羊蒸馍就是用来祭奠先辈祖宗的,告诉他们儿孙们勤俭持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族鼎盛。面人则是祭慰那些孤魂野鬼,保佑老人儿童身体健康,所以一定要分给老人和孩子们的。晚上,胆小的孩子是不敢独自出去的,生怕遇到未归的鬼魂。

传说归传说,七月十五确给我们贫苦的童年带来希望与享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本文系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扫描下方







































北京中科
北京看白癜风的医院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hd/692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