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活动 >> 盂兰盆节中元节的来历
早在佛陀时代,印度就有兴办盂兰盆会的活动。《大盆净土经》记载,当年印度的频婆娑罗王、须达长者和茉莉夫人等,为求灭除七世父母的罪业,都曾经依照《盂兰盆经》造五百金盆供养佛和僧众。盂兰是梵语,翻成“救倒悬”。三恶趣的痛苦无法描述,只能以倒悬作比喻。(倒悬:头向下吊着。)盆是盛食物的清净容器,一切碗钵都称为盆。盂兰盆,就是用种种干净的碗钵盛种种净洁美食,供养十方僧众,能救累世父母犹如倒悬之苦。倒悬是所救,盆是能救,能所合起来,叫做盂兰盆,就是“救倒悬盆”的意思。
盂兰盆节的仪式,在于供僧,其精神在于孝亲报恩。这一天是众僧经过三个月的结夏安居,前来见佛陀报告修行成绩的日子。佛陀听了弟子们修行有进步,生欢喜心,所以叫佛欢喜日。在佛欢喜日供僧(即供食品、衣布、药品等),可仗众僧威神之力而得无量功德。佛的一位弟子,即“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也在这一天设孟兰盆供,供养十万众僧,回向给其已往生的母亲。这其中还有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即男女老少皆知的“目连救母”。这故事传进中国后,在南北朝梁武帝的提倡下,盂兰盆法会盛极一时,一直流传到现在。
《佛说盂兰盆经》中记载,佛陀的大弟子目犍连尊者证得神通之后,想要救度父母得离业报,以报亲恩。于是,运用天眼通的能力遍寻,却看到其母堕于饿鬼道之中,皮骨相连,不得饮食。目犍连立刻以钵盛饭,用神通力送食物给母亲吃。不料,其母由于受恶业之果报,饭食未入口皆化为火炭。目犍连尊者为拯救亡母脱离此苦,于是向佛陀请求开示解救的方法。
佛陀告诉目犍连,由于母亲业报太深,不是目犍连一人的能力可以救度,必须在七月十五众僧结夏安居圆满的日子,用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依仗十方众僧修行的力量,以及供养僧宝的功德,即能救拔现世父母、七世父母、六亲眷属,出三途之苦。
目犍连尊者照着佛的指示去做,果然使其母得脱饿鬼道之苦。目犍连又问佛陀,如果未来世中,有佛弟子欲行孝顺,是否也可以奉行盂兰盆供,救度现在的父母乃至七世的父母,佛陀答说:“行孝慈者,皆应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饮食……,施十方自恣僧,乞愿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饿鬼苦,得生天人中福乐无极。”意思就是,今后凡佛弟子行慈孝时,都可于七月十五日时,佛欢喜日,备办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这样做既可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又可为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根据《佛祖统纪》的记载,梁武帝首次根据《佛说盂兰盆经》的仪式,创设盂兰盆会,由于梁武帝大力提倡,民间各阶层人士无不效法遵行。到唐代时,民间不但重视盂兰盆会,而且场面盛大。
民间的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也是这一天。民间传统节日,“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把祖先。
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著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而固定於这一天。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欢迎转载感恩分享弘扬正法
重庆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白癜风治疗最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