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传统文化农历七月十四不止是鬼节,说说

发布时间:2016-12-12 13:53:13   点击数:
中元节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而固定于这一天。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节日简介

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尤以华南,是七月十四日,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在汉字文化圈不少地区都有相关的节日活动,“先数日,市井卖冥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假带、五彩衣服。以纸糊架子盘游出卖。”相传那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子孙、后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养;无主孤魂就到处游荡,徘徊于任何人迹可至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举行设食祭祀、诵经作法等“普渡”、“施孤”布施活动,以普遍超度孤魂野鬼,防止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某些地区在这一天会有普渡的习俗,称为“中元普渡”,后来更发展为盛大的祭典,称为“盂兰盛会”、“盂兰胜会”。

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

除了中元和盂兰盆节之外,民间还称七月十五为鬼节,与清明、十月一合为三鬼节。民间的鬼节与佛教的中元节、盂兰盆节有着密切的关系,又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就这样,僧、道、俗三流合一,构成了农历七月十五丰富的节俗活动。

清代文人王凯泰的诗《中元节有感》便描写了福建一带过中元节的习俗。

相关诗歌

《中元观法事步虚虚》

中元观法事步虚虚(唐)殷尧藩

兀都开秘录,白石礼先生。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星辰朝帝处,惊鹤步虚声。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中元作》折叠

中元作(唐)李商隐

降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会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鬼节

鬼节,也称中元节、七月半,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七月十四日),即是民间的“鬼节”,在佛教中被称为“盂兰盆节”,这一天也是一年一度的“佛欢喜日”。民间的鬼节与佛教的中元节、盂兰盆节,僧、道、俗三流合一,构成了农历七月十五丰富的节俗活动。

鬼节由来

有关鬼节的传说很多,除了民间普遍流传的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外,相传鬼节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举行设食祭祀、诵经作法等“普渡”、“施孤”布施活动,以普遍超度孤魂野鬼,防止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祛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鬼节历史发展

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在20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热闹。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习俗,祭祖先、荐时食的古老习俗直至民国时期仍然是乡村中元节俗的首要内容。20世纪50年代,中元节依然热闹。但后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经历文革时期的取缔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中元节却逐渐被冷落了。

鬼节鬼节禁忌

农历七月,是民俗上的“鬼月”,在一般人眼中总有几分神秘色彩,尤其家里有长辈的话,对于农历七月更有百般禁忌,诸如:

(1)吃饭时不可将筷子插在饭碗上;

(2)晚上不可吹口哨;

(3)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

(4)不可偷吃祭拜的祭品;

(5)床头不能挂风铃;

(6)忌乱踩冥纸或乱烧冥纸;

诸多禁忌,难以尽述。对于许多人来说,倒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论灵验与否,至少也能求个心安。

鬼节习俗之祭祀

在桂东的习俗中,“七月半”是清明节之后的另一重要的祭祀时节。其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清明节往往聚族而祭,“七月半”大多是一家之祭。陕西临潼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晋南地区则习惯用纸做灯,焚烧于坟前,意喻亡人前程光明。江苏省吴县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

鬼节习俗之放灯

天灯

传说天灯是诸葛孔明发明出来迷惑敌人用的,也叫做孔明灯。鬼节这天放天灯也有两个说法,其一是把自己家的小鬼用天灯放出去,把霉运带走。其二是说,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进入极乐世界。

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晋西北的河曲县城,紧临黄河。每到七月十五夜晚,黄河河灯蔚为壮观。闽南人、台湾人习俗,中元节祭拜时,会在各水域先放流灯火,迎接到来的亡魂,号称水灯。

鬼节习俗之祭祀土地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鬼节习俗之吃鸭

在部分地区有着鬼节必须吃鸭子的习俗,究其原因有着这样三个传说:

古籍说: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可惜过不了奈河,于是用鸭子拖魂过河,所以是吃鸭不是吃鸡。鸭子是用来祭拜用的祭拜祖宗时,所用的纸钱、衣物是要靠鸭子驮过奈何桥的,所以,鬼节时一定要吃鸭子。鸭属寒,盛夏吃正合适。广西有吃鸭子的风俗,“鸭”就是“压”,吃鸭子就能压住这天上来游走觅食的鬼魂了。

鬼节独特色彩

各地祭祀习俗不一,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些禁忌习俗都是迷信传说,当然没有科学依据。但不论灵验与否,这已然成为民间祈求平安和表达良好的祝愿,有着自身独特色彩的民俗活动。

广东省:曲江县猺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头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归善县民以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据传因当年元兵南下,为了避兵灾,故提早一天过节。澄海县中元节祭祖先及灶神。德庆州中元以冬叶裹粉作饼,名为“架桥”,用以祭祖。古代的潮阳县施孤时,有钱人家还会买下犁耙、水车,甚至穷人家的女孩,分别写在纸片上,施食时也把纸片撒下。买不起农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凭单领取。

来源:网络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南昌最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hd/490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