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活动 >> 还记得习俗的老人越来越少
河北文化学者栗永也强调说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需要辩证地来看中元节因其特殊的节日背景,势必脱离不了“鬼”的概念,但是中元节并不是一个像西方万圣节一样的单纯的“鬼节”,自古以来中国的“鬼文化”赋予着人性与道义,中国人“拜鬼”只为一份孝心,无论扫墓还是点灯,求的是亲人在阴间的安宁,求的是家在坎坷人间的庇佑所以这个“鬼节”,趁着正好是周末我们更应该回家看看,每个孩子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不要总是在逝中元节是什么时候去了以后才发现亲情记忆是如此珍贵
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知道中元节来历的人少之又少了,也许在老家的长辈们还会回坟头上上烧烧纸、上上香,但是对生活在城市的我们来说祭祖似乎是件很遥远的事情了
中国一年到头过的节不少,平均算下来,一个月基本上会赶上一个传统节日,其实可以想象,在古代也许真的是过完这个节就要准备开始过下一个节了而中国又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是最讲究“长幼尊卑繁文缛节”,过节更是要规矩的不能再规矩了,这是中国自古的传统,长年累月下来,有很多人烦了,也有很多人在坚持,有很多节日被遗忘了,也有很多节日被记起来了
文化大国的传承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还记得习俗的老人越来越少,整日忙着中元节是几月几号工作的中年人顾不上交流,而崇尚自由的年轻人关注的更多是快乐和时尚,所以还记得过节的人变成了商家,我们变成了最后一个知道今天要过节的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春节变成了旅游旺季,粽子和月饼可以卖到天价,就在一个星期以前的七夕,满大街小巷的爱情广告语,好像也在告诉人们错过七夕就会错过一辈子“节日”变成了消费品,传统的味道被赋予了各种令人瞠目的概念,人们不禁猜测难道中元节“鬼经济”也会火一把?
对此,河北文化学者梁勇指出,过度商业化地包装扭曲了传统节日的本真文化就比如现在,一到七夕节,到处都是商家办婚宴、办婚礼、送爱情礼物,这些纯粹都是商家在恶意炒作,而在传统意义中元节民间习俗上讲七夕只是古代妇女自我认知的节日,完全没有男人参与,并且中国历史上男女共同参与的也只有元宵节而已中元节也是如此,我们更应该强调中元节对逝者追思的本真文化,如果在这个过程附加一些纯粹的商业炒作,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非常不利的
消除皮肤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