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中元节——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发布时间:2016-8-16 16:55:48   点击数:

中元节——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起源每一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便是我国的传统悼亡节日——中元节(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古代称之为寒食节,现民间俗称为鬼节)。

关于鬼节的起源,历史上众说纷纭,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道教起源说、佛教起源说、传统秋祭起源说。

早在先秦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有孟秋七月的祭祀活动,迎接秋神的降临。祭神以后就要祭祖。珍贵的时鲜食品奉献给神明和先人,叫做荐新或秋尝。中国传统认为,四季各有神明主宰,主宰秋季的白帝,既是掌管收获之神,也是掌管刑杀之神,是中国的死神。古代中国处理死刑犯都是放在立秋后,叫秋后问斩。秋祭的日期过去是随便的,立秋以后任何时间都行,到了南朝,定下七月十五为祭祖的日子。总之,七月十五的直接渊源是先秦时节的秋祭。

文化七月十五的复杂履历致使它的文化内涵比别的节日更加丰富。完颜绍元认为,七月十五最重要的文化核心是报本反始,也就是先人崇拜。

中国早在先秦就构成了先人崇拜观念,后来儒家提炼出孝悌亲亲意识,发展出宗族组织和社会结构。中国人的宗教观念很淡薄,祖宗观念很强烈。外来宗教传入中国,必须允许中国人奉拜先人,否则传不下去。佛教终究也接受了以孝为核心的价值观,目连救母就是个孝道故事。七月十五文化的第二个层次,是中国人的鬼神观念。中国人认为,人死了去往冥界,一切生活起居与活人无异,还要定期和我们产生信息沟通。因此有了悼亡活动,定期给亲人送吃的、送日用品、送冥币。

第三个层次,七月悼亡的哲学内涵。有研究者认为,阴阳五行的理论是悼亡活动的哲学根据。传统中国的宇宙观,认为世界上一切存在的形态,都可以归为金木水火土的互动。五行的发展变化都由阴阳2气推动。鬼是致寒的,方位在北面。鬼行水而来,十一月水的运行最旺,冬至那天到达顶点。但冬至同时也是阳气开始回归的日子,所谓冬至一阳生,所以冬至是个吉祥的日子,不完全是悼亡日。因而就把悼亡日子提早。

风俗七月十五的风俗活动多姿多彩,基本可以归结为8类。

第一类,荐新祭祖,是这个日子的核心价值。道教说这天是地官赦罪日,佛教说是佛欢乐日。民间不是依照文献生活的,不想那些,只知道是祭祖悼亡的日子。

《东京梦华录》记载,1到七月初七,商家的营销活动就开始了,出售各种祭奠物品、服装衣帽等。明清资料显示,西南很多地方从七月初七开始打扫家里,把祖宗牌位请出来,老人生前爱玩的字画之类挂出来。到了七月十三、十四、十五,早晚上供,倒茶敬香。七月十五要送老人回去。除接老人的,也有上坟的。

第二个是焚楮送亡。楮是祭祀时燃烧的纸币,今人有诗:“又到中元送袱钱,晚风无语送青烟。时光老去人非昨,只有哀思似去年。”就是自己老了,今天的我不是昨天的我,但对先人的思念始终不变。

给先人化袱钱,要写包袱单子,就像填快递单一样,一般填三代,弄得清楚的话可以填七代。单子必须小孩子来填,这其实是个家族教育,一面让孩子记住先人名字,一面练习书法。

三是布田祈谷,祈祷谷物丰收。七月十五是地官生日,地官掌管丰收之事。拜地官,希望今年取得更好的收获。布田,就是在田里谷穗上挂五色小旗,也叫插彩。后来佛教七月三十烧地香,是对这个风俗的吸收。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这些风俗现在没了,但它们的变体还在。

第四是普度施孤。帮自己先人烧纸,也照看下邻居的先人。过去扫墓修坟,左邻右舍的墓也要象征性地扫扫,打打招呼。和儒家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和人之幼”意思差不多。

第五是娱神赛会。在悼亡节日,这是地方社区很重要的文化娱乐活动。过去上海每到举行祭礼活动,要把城隍老爷抬出来,彩车游行,伴以舞龙的吹打的踩高跷的。

第六类,赠羊寓教或说赠羊寓孝。山西等北方地区,七月份姥姥要给外孙外孙女送羊。之前送活羊,后来送面羊。乌鸦反哺,羊羔跪乳。送羊是让孩子知道从小要孝顺母亲。

第七个是化生祝子。宋代开始有的,到了七月时候,左邻右舍互送玩偶,祝愿没有孩子的家庭早早生育,延续香火。收礼的人家,要表示感谢吧,也得送点甚么,这样礼尚往来,邻里关系自然结交得更好。

最后是燃灯祈福,七月十五标志性的民俗活动。《史记》记载,西汉汉武帝时候就有了用点灯祭祀神灵和先人的习惯,一代代传下来。《4库全书》记载,乾隆做了六十多年皇帝,年年写中元诗。从他的诗里可以看出,从承德山庄到皇家园林都办中元节。民国时期夏仁虎的诗说:“北海灯船彻晓明,游观士女夜倾城。飘零卅6鸳鸯影,相见香阶刬袜行。”放灯是最好看的,一般都是放荷叶灯。山东地方人拿蚌壳放灯,蚌壳里是平时存储的烛炬油,点着后一个个放到河边,特别好看。

关于点灯的文化意义,通常的说法点灯照冥。亡人在冥界,是阴暗的,点灯照亮他们回去的道路。还有种说法是祭神,也是给神灵看。

中国人,凡是喜庆都要点灯。

传承七月十五这个日子,对我们来讲有现实意义呢?传统民俗中提倡的那些价值观,比如孝敬父母、追念先人、传承文化,增进邻里和谐,关爱弱势群体,和今天社会的价值观一脉相承。中元悼亡,既有文化渊源,也有现实意义。只要积极引导,中元节依然可以过得非常丰富。

所以,即便是在现代,在中元节这一天,父母也会带着我们去祭拜先人。

这不只是寻求我们的心安,也是对这类传统节日的传承。

盂兰盆节在日本,鬼节也流传至今。

鬼节在日本叫做盂兰盆节。

盂兰盆节在飞鸟时期传入日本,已成为日本仅次于元旦的盛大节日。盂兰盆节在日本又称"魂祭"、"灯笼节"、"佛教万灵会"等,原是追祭祖先、祈祷冥福的日子,现已是家庭团圆、合村欢乐的节日。每到盂兰盆节时,日本各企业均放假天,人们赶回故乡团圆。节日期间家家都设魂龛、点燃迎魂火和送魂火,祭奠先人。一般在阳历的8月13日前后迎接先人的灵魂,和活人一起生活4天,16日以送魂火的方式把先人的灵魂送回阴间。京都的“大文字烧”就是这个活动的顶峰。另一种欢送的情势是盂兰盆舞,夏夜,在太鼓声中,男女老少穿着浴衣起舞,已成为日本著名的观光活动。(来自络)









































白癜风医院的最好治疗偏方
得了白癜风能治得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hd/124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