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穿越去清朝,原来古时的衢州人过节竟然是

发布时间:2019-6-18 7:58:18   点击数:

国庆假期过了三分之二,赋诗一首:

可曾公路追蜗牛?可曾景区看人头?假期何必胡乱走?休闲胜地在衢州……

话说现如今假期不少,可如何过节,却让人烦恼:这好不容易放了假,出门吧,添堵!宅家吧,没劲!

现在就带着您“嗖”地一声穿越到清朝,看看那时衢州人是怎么过节的。

清代人可不兴出门旅游的,那时谁有私家车?衢州是南北融汇、民俗贯通之地,过节的花样一点儿也不少----都说城里套路深,过节哪比得过农村!

清代衢州人不论城乡、不管老少、不计贫富,每个节日都像全民狂欢。

记载衢州人过节的古诗,还真找到这么几首:包括清朝乾隆年间的衢州诗人陈圣洛的《衢州竹枝词》,道光年间举人郑桂东的《西安竹枝词》和布衣诗人吴嘉枚的《岁暮竹枝词》,还有就是晚清衢州人韩馥的《西安竹枝词》。

“竹枝词”原本就是民歌调调,从唐朝诗人刘禹锡开始,文人们仿照这种民歌写诗,许多都用来抒写民情民风民俗。

这几首诗都不短,按照节日顺序,从每首诗里“选句子”。先来看春节是怎么样的呢?

新年箕帚戒持操,红蔗支门节节高;

贺客不须亲见面,年糕腊酒递相招。

——陈圣洛《衢州竹枝词》

清朝乾隆时候过大年,衢州人新春是不准干家务的。簸箕啦笤帚啦,不准拿!为啥不准拿?新春祭祖明白不?烧了香上了供,好不容易把祖宗请回来过年了,难不成拿起扫帚又赶出去?

即便是现如今,衢州很多地方必须关紧大门吃年夜饭,也是这个原因。

那时的衢州人为了讨吉利,得用红甘蔗支在门边,来年的日子,就像红甘蔗那样红火、节节高!后一句是说亲朋好友之间的“年礼”,跟现在也差不多。

元旦相逢尽拜年,衣裳套套换新鲜;

梅红片纸投门缝,名姓由他乱倒颠。

——韩馥《西安竹枝词》

这是晚清了,重点是后两句。“梅红片纸塞门缝”是啥意思?话说唐太宗李世民曾经用金箔做成贺年卡,上边写“普天同庆”赐给大臣。后来百姓学样,用梅花笺纸写下自己的姓名,与年礼一起送给亲友。

到了宋代明代,年礼可送可不送,但这张用梅红纸写就的“贺年片”是必须要送的,表达个恭贺新禧的意思。再到后来,贺年片上的名字可以写自己的,也可以瞎写别人的,一股脑儿塞进别人的门缝缝里,为对方讨个彩头。

过年,衢州农村绝大多数都有“杀年猪”的习俗。

杀年猪,事儿可不小。村里人个个喜笑颜开、人人都能蹭点儿油花儿。

祭腊家家礼意殷,宰分猪肉恰欢欣;

邻翁笑问今年好,重得去年十数斤。

——吴嘉枚《岁暮竹枝词·年猪》

那时人多知足,今年的年猪比去年的肥,这老东家就乐坏了!

过完了新年是元宵:

家家户户闹元宵,多少花灯彩色翘;

十一二三锣己响,沿街先见喜神摇。

——韩馥《西安竹枝词》

正月十一左右,元宵锣鼓就已经到处敲响了。走到街边,商贩们、行人们都举着“喜神”摇啊摇。“喜神”是谁?就是吉祥神。

瞧这眉清目秀的,当年衢州人的喜神,究竟是布扎的?还是是纸剪的?或者是面捏的?这就不清楚了。

元宵锣鼓闹声稠,百戏鱼龙杂沓游;

穿得灯棚宜子息,小姑相伴踏灯头。

----陈圣洛《衢州竹枝词》

据说,女子从元宵灯棚中间穿过去,就很可能生儿子。于是,小堂客们在小姑子的陪伴下一个劲地往灯棚里踩……为啥会有这个说法?可能是灯火属于“阳气”,男孩也属“阳刚”,也许就这样的。

接着,是三月三上巳节:

今年上巳喜晴明,菱角塘头听晓莺;

转过保和楼外去,城隍山上看风筝。

---陈圣洛《衢州竹枝词》

上巳节是游春踏青的日子,城隍山就是如今府山公园的“龟峰”。保和楼在哪?史料上说府山和周围有东武楼、鼓楼、善养楼、来月楼、步云楼、永清楼……至于保和楼,真的不知道在哪里。

清明之前是寒食节。寒食节,除了踏青,衢州家家户户还要“折柳插门”:

花花绣出踏青鞋,姊妹携行笑语来;

折柳插门原故事,如何圈套小婴孩。

——韩馥《西安竹枝词》

这“圈套小婴孩”,大概是说柳条可以把家里婴孩“套”住,孩子就不会生病、中邪的意思。

寒食之后两三天就是清明节:

春祈社过到清明,十日城隍盛会迎;

箫鼓花灯天不夜,三更犹未息人声。

----韩馥《西安竹枝词》

清明节可热闹了,城隍庙有为期十天的盛会,延绵不绝的摊贩集市、连续不断的花灯鼓乐,到晚上十二点依然人声鼎沸啊!乐的还不光是大人们。清明这一天,孩子们也乐呵。

清明时节赛城隍,队队儿童斗巧妆;

惹得游人浑是醉,立竿马导闹康庄。

——郑桂东《西安竹枝词》

这是道光年间的景象,孩子们穿着打扮起来,成群结队骑着竹马,在街巷、在郊外,那个闹腾啊!

接着又到了四月初八,这个日子,既是道教天师圣诞日,也是佛家佛祖诞生日,和立夏也比较接近。不过,衢州人在这一天主要是给耕牛过节。

乌饭搓团饷阿爹,村中黄犊尽簪花;

爱他出力胜儿女,耕得深田饱一家。

——陈圣洛《衢州竹枝词》

牛角被插上了鲜花,它可是农村当之无愧的“正劳力”啊!第一句的“乌饭团”这天能吃,立夏也能吃。

接着是端午,现在一般的说法,端午是纪念屈原的,但这首诗里却丝毫没提这事,更多的是说端午节“恶日”辟邪。

艾旗蒲剑插楣边,酒饮雄黄敞午筵;

过得日中门市歇,石灰遍地画金钱。

——韩馥《西安竹枝词》

艾草、菖蒲插在门边,喝雄黄酒,店市歇业,满地用石灰画成铜钱、元宝的图案,辟邪的同时顺便讨个吉利。

端午前后,衢州进入梅雨季节:

声声布谷转青杨,保罢田禾好插秧;

愁杀黄梅连日雨,屋头高挂扫晴娘。

——陈圣洛《衢州竹枝词》

别的没啥好解释的,这“扫晴娘”是啥玩意?就是现在所说的“晴天娃娃”。长这样:

怎么样,眼熟吧?

端午过后的农历节日就是七夕、七月半中元节、八月中秋。衢州过七夕,主要是妇女们在家做女红,诗里没咋说。倒是中元节、中秋节,比较重大。

鬼节中元祀祖公,纸钱箔锭化封筒;

满街焰口坛高搭,僧道多应几日红。

中秋佳景夜如何,席上堆盘果子多;

圆样偷描明月影,却将麻饼画嫦娥。

——韩馥《西安竹枝词》

前四句说的是中元节祭祀祖先烧纸钱,后四句中秋节的描述中,大家有木有看到两个很熟悉的字?“麻饼”!麻饼啊!鼎鼎大名的衢州邵永丰啊!

不过,总觉得哪里不对。“却将麻饼画嫦娥”,那时的麻饼上是画着嫦娥的!

现在净是白芝麻啊!!邵永丰,你还我嫦娥姐姐!!!

中秋节一过,时令已至深秋了。深秋,衢州最著名的是什么?对对,乾隆在衢州偷了什么被罚戏的?是了,桔子!

在古代,桔树有个别名“木奴”,就是用木头做的家奴,不用吃不用穿不用怎么伺候,就会给农家带来不少财富。

衢州种桔子的历史太悠久了,唐朝许多诗人经过衢州都会被满眼黄橙橙的桔子所震撼。那么清朝呢?

红绽新霜重九后,枝头颗颗缀珊瑚。

-----叶闻性《莲溪竹枝词》

木奴一夜着新霜,屋角金丸颗颗香;

摘取头红不肯食,唤船装载下苏杭。

---陈圣洛《衢州竹枝词》

这两位诗人所写的桔子,正是大清乾隆朝,也不知当年乾隆爷下江南私摘柑桔被罚戏时,他俩在不在场?

好吧,等到卖完了桔子,这一年也过得差不多了。但是,除夕之前还有个特别重要的日子:腊月廿三。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述职、汇报民间事宜的日子,必须得好好相送,让他在上天面前多说好话!

团圆粿熟点沙糖,涤釜移薪谢灶王;

但愿口头甜似蜜,只将好事奏天堂。

——陈圣洛《衢州竹枝词》

如此好饭,只为灶王践行。所谓“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吧!待到除夕灶王返回人间,这一年,就又过去了。

衢州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 

广甸

赞赏

长按







































早期白癜风多久能治好
贵阳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hd/1124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