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除了感恩节你知道今天是下元节么

发布时间:2017-6-15 20:00:25   点击数:

今天是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感恩节,可您知道今天是中国传统的“下元节”么?

农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节”。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

上元节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元节就是七月十五民间所谓的“鬼节”,而下元节被人们遗忘的比较久了,相关的民间风俗基本已经消失。

道教称这天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家门外均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旗上写着“天地水府”、“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消灾降福”等;晚上,杆顶挂三盏天灯,做团子斋三官。民国以后渐废,而民间将祭亡、烧库等仪式提前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举行。

下元节。又叫下元诞、下元水官节等。严格来说是一个道教节日,来源于道教所谓上元、中元、下元“三元”的说法。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

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三官大帝又被分别对应于尧、舜、禹,所以,下元水官也就是因治水而闻名的大禹王。

道教中所说的“官”,其含义并非“官员”的“官”,而有“宇宙构成元素”这样的意思。道教认为:三元之气生成人伦,并滋养万物。中国道教一向认为天玄地和地玄天,地生万物,水为生物之本,且地含水。这就是说,由于中国文明注重地水两元素对人类万物的重要作用,故而在中国道教文化理念中一直蕴涵着以地为中心去观察世界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及其“方法论”。

按照道教这种世界观,道教将一年的“天官”(上半年)的正月的十五称之为“上元节”;下半年的地官节段的七月十五,则叫做“中元节”;由于地含水,水作用地,所以,地官下半年中段的十月十五则是“下元节”。这上、中、下三元,则组构出了道教对世界的三元一体系统认识。

人生在世,难免遭遇苦厄,信仰道教的古人,或者说,虽不信仰却对其文化内涵有一定程度认同的老百姓,都很看重水官大帝“除困解厄”的神通。在这一天,人们祭祀祖先、迎接水官大帝,以求得困厄的舒解与人生的安详。下元节与上元节和中元节一起,构成了先民对人生感受、祈福、赎罪、解困等完整的生命体验,节日的范式是这种生命哲学的文化表达。

水官大禹与重庆

大禹领导人民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发展农业。后人记载,禹治理水害是从岷江开始的。

他首先在汶山县的铁豹岭一带疏导岷江,然后凿开金堂峡口,《尚书·禹贡》说:“岷山导江,东别为沱”,也就是分岷江水入沱江,使其在泸县流入长江,从而减少进入成都平原的洪水。

整治好岷江后,禹又顺江东下到了江州(今重庆市)一带,娶涂山氏为妻,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启。重庆朝天门长江南岸的那块夫归石或称望夫石,向人们诉说着许多关于大禹与涂山氏之间的故事。

遗憾的是,年2月,当三峡大坝即将蓄水米时,为了船舶航行的安全,决定对夫归石实施爆破清除,从此夫归石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而如今在夫归石上修建了南滨大禹广场,重塑了夫归石雕塑。

品老幺美食吃百家烤全羊听重庆故事

江北北滨路店







































治白癜风的中药方
北京看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bjj/79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