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基本简介 >> 重阳佳节九月九,待到重阳日
重阳节
—历史来源—
农历九月九,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为何叫重阳节?我国古代对数字的称谓颇有讲究:一、三、五、七、九等奇数称阳数;二、四、六、八、十等偶数叫阴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两阳相重,故名重阳。
古人对数字“九”很重视,把它视作“天长地久”的象征。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始于魏晋,我国就有将重阳糕和菊花献给老人的传统,体现对老人高寿的庆贺。在年,我国把每年的重阳节定为老人节。
—民俗活动—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明代,九月重阳,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至今。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时期,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在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
茱萸,又称越椒,有散寒止痛、温中止泻之功效。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做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
糕与“高”谐音,吃糕为了取吉祥之意。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
重阳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细花糕”和“金钱花糕”之分。细花糕分三层,每层中间都夹有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看看其他同学又是如何描写重阳故事的——
爷爷奶奶过重阳重阳习俗之敬老重阳节当晚,奶奶请全家人到“老家”吃顿团圆饭,也顺带着过节。奶奶烧了一桌子拿手的好菜,有红烧鸡肉,糖醋昌鱼……看得我眼花缭乱,口水直流,忍不住不客气地先吃起来了。
酒足饭饱后,一家人在大厅看起有关重阳节的电视节目,我和哥哥可闲不住了,为了能使爷爷奶奶过一个快乐的节日,我们负责给他们捶捶背。过了一会儿,奶奶把大家召集在餐着前,猜猜我们要干什么呢?吃蛋糕呀!
我把蜡烛先插在蛋糕上,哥哥把灯关了,然后由二伯把一个莲花式样的蜡烛点着了,“啪!”,那朵莲花奇妙的盛开了,大家都被吓了一跳,紧接着美妙的生日歌起来了,家人个个笑逐颜开,随着音乐唱了起来。奶奶露出了激动的神情,等蜡烛吹灭,二伯母亲手把大蛋糕切成一小份的分给大家吃,甜蜜的奶油香浓的蛋糕,真诱人啊!哥哥一口气吃了三快,还变成了一只名副其实的“大花猫”,当然我也好看不到哪里去。最后妈妈给奶奶和爷爷各做了一碗长寿面,我抢先祝福一声:“祝爷爷奶奶福如东山,寿比南山”。他们笑了,笑的那么满足,那么慈祥。
重阳糕重阳习俗之吃糕重阳节要吃重阳糕,我和爸妈特意去夫子庙买重阳糕。到了莲湖糕团店,才发现店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好像一条长龙。我们赶紧跑过去排队,刚站到队尾,一群人又蜂拥而至。过了好一会儿,才轮到我们,我们买了两份重阳糕。
重阳糕还是热乎乎的,由糯米粉和豆沙做成,上下是两层糯米糕,中间是一层豆沙什锦馅,上面还撒了一些红绿丝。尝了一口,松松软软的,还有一种清香,让人吃了还想吃。卖重阳糕的阿姨还送了一面三角形的小红旗。这面旗子是剪纸做成的,上面有一条镂空的龙,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回到了家,我将小红旗插在重阳糕上,送给爷爷奶奶。他们从小就带我,很辛苦。重阳糕代表代表着我对他们的感谢之情。爷爷奶奶接过重阳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直夸我长大了懂事了。
(来源:课堂内外作文大师)
北京有白癜风专科医院吗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