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就读这篇海凌父亲和他的狗

发布时间:2017-2-14 21:46:25   点击数:

父亲和他的狗

作者:海凌

父亲爱狗。父亲一生养过好几条狗,有段时间还同时养了两条。这几条狗除了都具有忠诚的特性之外,还各有各的特点,其中有三条狗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灵性的阿黄

阿黄是我记忆中的第一条狗,也是一条最灵性的狗。

阿黄是父亲十五岁那年养的。当时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粮食非常紧张,就连每个人每天的饭食都是有定量的。阿黄半大时,村里来了打狗工作队,口号是狗不能与人争粮。打狗工作队去各家各户去搜寻,并将搜寻到的狗全部打死。父亲得知消息后,就悄然用篮子吊着阿黄把它续到了地窨里,并告诉它不要叫唤。每到饭时,父亲只喝些稀饭,把属于自己的那一小块馍装到书包里就走。祖母以为父亲把馍拿走去学校了,其实父亲是把自己仅有的那一口馍悄悄留给了地窨里的阿黄。父亲正值少年,上课时饿得难以忍受,下课就赶紧去捋一些野麻的麻梭籽来充饥。捱到打狗工作队走,父亲才把阿黄从地窨里抱了出来。阿黄自始至终没有在地窨里叫唤过一声,它也成了我村留下来的唯一的一条狗。

逃过一劫的阿黄分外灵性,长大后它便成了父亲的“贴身保镖”。父亲出生于年,十五岁那年恰是饥馑灾荒的年,父亲是家中的长子,迫不得已,父亲只好放弃学业进了工厂。参加工作后的父亲有中夜班。父亲的工厂离我家有两三华里的路程,上班倒不算远,但厂与家之间是大片的庄稼地,路旁还有好多坟墓。父亲当时上下班是步行,况且上夜班、下中班都是在零点,那时的农村没有电灯,午夜时分的乡间土路上更是寂静、漆黑。幸亏有了阿黄的接送。父亲每次下中班,阿黄已经在工厂门口候着了;父亲上夜班,阿黄一路护送父亲到厂门口,父亲只要告诉它一声“回去吧”,阿黄看一眼父亲,然后摇摇尾巴,它才扭头回家。后来,父亲和母亲成家后,母亲熬夜做针线一直到父亲下中班或上夜班走。阿黄每次送完父亲回到家,都要再轻声“哽唧、哽唧”两声,母亲听到阿黄的叫声,便知道父亲已经到了工厂,母亲也就安心休息了。阿黄就这样接送了父亲多年,直到父亲不再上中夜班。

父亲比我大二十七岁。我有记忆时,阿黄已经十四五岁,属于高龄狗了。我对它唯一的一次记忆是有一年的中秋节,父亲和祖父在自留地里犁地,我在田地边玩耍。紧挨着我家田地的是一条乡间土路,土路高高低低、坑坑洼洼的,路上不时有步行走亲戚的人(我幼年时,自行车是凭票供应,农人家有自行车的还很少)。我看见一个骑着自行车的外村人,后座上用绳刹着一个走亲戚的馍篮子一颠一颠地骑了过去。过了一会儿,阿黄欢快地跑来了,嘴里叼着一个走亲戚才拿的白面糖包,它直接跑向了父亲。父亲高兴地接过糖包,摸着阿黄的头告诉它:“你拾得你吃吧。这是谁走亲戚时从馍篮子里颠掉的”。父亲又重新把糖包撂给了摇晃着尾巴、象孩子一样等待着夸奖的阿黄。

阿黄既灵性,又不贪嘴吃。阿黄活了十六岁,无疾而终。

仁厚义气的黑背

二00二年时,我们兄弟姐妹中最小的弟弟也举家迁往北京,家里就父亲和母亲两个人。父亲觉得院子大、人少太冷清,就一下子养了两条狗,一条黑背狗,一条颜色像牛毛略微发些红的牧羊犬。

母亲经常抱怨,家里做的饭菜一多半都喂了狗,父亲惯得那两条狗人吃什么,就让狗吃什么,两条狗长得膘肥体壮的。特别是黄牛毛样的“牛犊”,体格长得更是肥壮,因为每次吃食,黑背从不和它争抢。“牛犊”因为肥胖,跑动时,扑闪着两个肥大的长毛耳朵,倒有些憨态可掬,性格也很温顺,但它有一样让母亲忍受不了的毛病,就是特别爱背(bèi)着人衔东西。母亲晾晒在窗台上的鞋经常被它叼下来,还要再咬一咬,甚至于有次姐姐晾晒在晾衣绳上的被子也被它拽拖到了地上,它居然还和黑背卧在上面。姐姐气极,拿起扫把就去打。狗是两个,姐姐和母亲并不知道那条狗是爱“嘴贱”的。“牛犊”见姐姐生了气,并拿着扫把来打,它扭头就跑了,黑背不躲也不闪,低下头老老实实地捱了揍。黑背因为“嘴贱”捱了多次的打,但依然故我。

昭雪的机会来了,但却是个悲剧。

村里出现了陌生的买狗人。一次父亲从外面归来,黑背和牛犊相随着一前一后跑着去大门口迎接父亲,刚好被那个有着一双狡诈眼神的买狗人看到,他就问父亲,“卖狗吗?”父亲告诉他不卖。第二天,那买狗人又来了,在我家附近吆喝着“买狗、买狗”。没有人搭理他,倒是四五条狗对着他狂吠了一阵。紧接着,我家附近的五六条狗都中毒死了。父亲从外面归来,黑背和牛犊没有像往常一样迎接父亲,父亲回到家一看,它俩已经躺在地上吐白沫了。父亲在邻居的帮助下把它俩抬到拉车上,送到当赤脚医生的表叔那里,灌了一些解毒的药,拉回了家。

牛犊还是死了。黑背倒是活了过来。牛犊死后,家里的东西再也没有发生过被叼走、被咬烂的事情。姐姐和母亲这才意识到“嘴贱”的是牛犊,黑背替牛犊捱了多次的打。

事情还没完。买狗的人又来买狗了。他从邻居那里花百儿八十买走了死了的狗,他竟忝着脸说给父亲贰佰元买走死了的牛犊。经过这次教训,邻居家凡是有狗的,都把狗拴了起来。父亲也曾把黑背用铁链拴起来,但它的神情显得抑郁而低落,有时还狂躁不止,试图挣脱铁链的束缚。父亲终是不忍,便不再拴黑背,但不准它随便跑出家门。父亲一再叮嘱母亲,出来进去一定把院子大门关好。过了一些时日,那个买狗的人又来了,又在我家附近吆喝着“买狗、买狗”。黑背听到他的声音,疯了一样从我家楼梯上上到房顶,居高临下对买狗人狂吠不止,好像跟那人结下了血海深仇。后来推测,那买狗人下了有毒的食饵,毒死了牛犊和其他的狗,黑背存留了那人的气味。它虽不能言,但它凭着敏锐的嗅觉知道谁是凶手。

牛犊死后三个月,黑背毒发也死去了,它俩相依相伴八年,父亲把它俩先后埋到我家的责任田里。

有情义的大黑

黑背死后,大黑便来到我们家。

牛犊和黑背接连死去,父亲伤心不已,特别黑背死后,父亲伤心地吃不下饭。姐姐告诉了妹妹。刚好妹夫的姐姐家有一窝还没有出满月的狗娃,妹夫和妹妹连夜抱了一条给父亲送回了家。大黑太小太娇弱了,简直就是一个婴儿。父亲连忙买了奶瓶和奶粉。有次我回家,父亲正把大黑抱在膝上,扶着奶瓶给大黑喂奶。大黑也像婴儿眷恋着乳娘一样眷恋着父亲。父亲从屋里走到院子里或从院子里进到屋里,大黑象一个蹒跚走路的婴儿,亦步亦趋跟随着父亲。父亲要给大黑磊窝了。父亲去铲土,它快速跑动着跟上父亲的步伐,有时还会跑得翻滚了过去;父亲停下来磊砖,它蹲坐在地上看着父亲,像婴儿一样纯净的眼睛里满是深情……

大黑喝了三袋奶粉渡过了“婴儿期”,它慢慢长大了。家里每一个人回家它都有不同的欢迎方式,弟弟回来了,它只要一听见弟弟的汽车响,小声地叫两声,高兴地在院子里撒几下欢,欢快地跑着蹲坐在大门里,等家里的人开大门;我回家了,它便和家里人一起出来,把前爪扒在我身上,让我摸摸它的头。它最高兴的是父亲回来,父亲还没到家,它老远就知道了,高兴地跑到大门下,后腿蹲坐着,蓬松的大尾巴紧贴在地面上,前腿绷直伸展地趴着,头也放在前腿上,拉长声音“哽唧”着,象孩子撒娇一样要求着父亲去摸头。父亲摸几下,说声“起来吧”,大黑才从地上站起来,摇晃着尾巴紧紧跟在父亲的身边。

父亲生病了,生的是病毒性脑炎,父亲的大脑受到了病毒的侵蚀,以往的记忆遭到了重创,父亲住了三四个月的院回到了家,就连我们的家也忘记了。父亲康复前期,母亲很害怕父亲独自出门找不到回家的路,还好,大黑经常跟随着父亲。有一天已经接近傍晚了,父亲还没有回家,母亲已经有些焦急了。大黑回来了,它在母亲身边摇晃着尾巴不停地走动。母亲念叨着,出去一下午了还不回来,就出门找邻居青嫂。母亲告诉青嫂父亲出去一下午了还没回来,狗回来了。青嫂安慰母亲说估计父亲去谁家看别人打麻将了,并答应帮着去找找。大黑听着母亲和青嫂的谈话,就从母亲身边走到青嫂身边摇尾巴,并在青嫂前面小跑着、领着青嫂找到了正看别人打麻将的父亲。

过了半年,重病刚恢复的父亲又生重病,七个月后终于不治。父亲刚走,大黑不吃不喝,就蜷缩着卧在父亲生前最常骑的电动三轮车下,任谁哄劝,就是不动。要给父亲搭灵棚了,需要把父亲的电动三轮车挪一下地方。谁去推,大黑就龇着牙“咴咴”地嘶叫,大有一副谁动三轮车就跟谁拼命的架势。弟弟过来了,哄着它,抱着它,才推走了父亲的三轮车。

父亲被安葬了,大黑经常独自跑到父亲的坟上,转几圈,卧一会儿。我们清明节、中元节回家给父亲上坟,大黑一看见我们带上纸钱、“元宝”和鞭炮,它就走在我们的前面,先我们几步跑到父亲的坟地上。

狗重情重义。

父亲生前喜食肉食,终生不食狗肉……

作者简介

海凌,本名冯君,女,就职于河南省安阳钢铁股份公司,注册安全工程师,喜爱文字,尤喜《红楼梦》,有散文和评论散见于报端、网络和书刊。

名家专辑快捷阅读,回复作家名字即可

毕飞宇

陈忠实

池莉

曹文轩

迟子建

格非

韩少功

贾平凹

老舍

李佩甫

刘庆邦

沈从文

苏童

三毛

铁凝

莫言

汪曾祺

王朔

王小波

王安忆

余华

严歌苓

阎连科

史铁生

张爱玲

张承志

博尔赫斯

村上春树

川端康成

马尔克斯

卡佛

福克纳

卡夫卡︱卡尔维诺

国外名家作品合集,回复“合集”,便可快捷阅读

一周打赏六成作稿酬,其余归平台

赞赏

人赞赏









































北京治白癜风疗效好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要花多少钱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bjj/660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