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相关传说 >> 元宵节今夜月明照九州,愿君安康少忧愁
元宵节的秘密:今夜月明照九州,愿君安康少忧愁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骑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元宵节的到来,意味着春节的正式结束,所以它是春节最后的狂欢,是最为热闹的一个晚上。但是,这个大家习以为常的传统节日里却包含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
秘密一:节日名称为什么叫做“元宵节”。
当然有人会认为“元宵”是一种食物,这种食物就是用糯米面粉揉成的圆疙瘩,里面有甜甜的馅儿,吃起来可真是满口留香啊。
这个理解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一般来说食物的名称是依附节日名来的,是相对节日名称晚出的,所以,元宵节的叫法来自食物名的理由是不成立的。
会不会跟吃夜宵有关?你看现代人都喜欢吃夜宵,说不定古人也爱吃呢!
这个说法挺有意思的,但无法站得住脚跟,因为古时大部分朝代都是进行“宵禁”的,就是晚上一般不允许老百姓出来活动。
好了,不卖关子了,我们来揭示这个“秘密”。
在传统中国新年的第一个月份被称作“正月”,而正月又常常叫做“元月”,“元”这个字有“第一个”的含义,所谓“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宵”在古人的眼中是“夜”的意思。难不成“元宵”是“新年第一个月的夜晚”的意思?这也太不靠谱了吧!我跟你们说,这种解释肯定是不靠谱的。
那到底什么是正解呢?其实“元宵”的意思就是:新年里第一个重要的夜晚。什么样的夜晚这么重要?这个夜晚还真的与众不同,因为它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月亮对古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传统历法之一就是那个根据月亮的变化而制定的阴历,也叫做太阴历。可以这么说,我国远古时期的农业生产都是遵循月亮变化规律而成的阴历。
当然我们现在所讲的“农历”并不是纯粹的“阴历”,而是以阴历为主的“阴阳合历”,这里不是我讲述的重点,今天就不阐述了,以后有时间再聊。
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对于我们这个农业为主体的国家而言,真是太重要了,所以一定要有重要的祈福仪式。这个仪式必须是当时的“国家”(部落)全员参与,并点燃火把以示庆祝。
元宵的另外两种叫法分别是“元夕”和“元夜”,这实际上就是将“宵”换了两个同义字罢了。不过这个“元”字,却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咱们接着聊。
秘密二:元宵节的宗教内涵。
“元宵”的称呼跟我们国家那个历史源远流长的本土宗教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道教设立“三元节”,即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这三个节日分别是天官、地官、水官的生日,并附会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此说在百姓中特别盛行。
但元宵节肯定不是来源于道教,在道教之前人们就点燃火把来祈福,后来道教变化为上元燃灯,当然这种祈福的做法被人们广泛接受,并被另一个宗教吸收了,这个宗教就是佛教。
佛教传到本土中国并能产生影响的时间是在东汉时期,这跟道教产生的时间差不了多少,但它在传入中国的时候,为了能让汉民族接受,就吸纳了许多本土固有的传统,包括了燃灯祈福。
其实,道教也好,佛教也好,都不是元宵节的起源,它们都是蹭元宵节的“热度”,来扩大宣传自己的教义罢了。
秘密三:元宵节作为节日是什么时候定下的。
揭示这个秘密前,先说一个故事:
话说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元宵节。
当然既然是故事,肯定是不靠谱的了,不过故事还是挺好听的,在汉代虽然没有元宵节的说法,但因为日子特殊,也放一天假,晚上不宵禁,会全民狂欢。
随着时间的积累,人们越来越重视正月十五这一天,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元宵节才初定为节日,直到隋唐时期得到了确立。隋朝称节日为元夕或元夜,唐末就叫做元宵。
宋代对元宵节的崇拜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首先从假期来看,宋代是历史上元宵节假期最长的朝代,达到了令人发指的五天(汉代一天,唐代三天,我们现代也只有一天)。
秘密四:元宵节最重要的两个习俗——吃元宵和猜灯谜,是什么时候有的。
这又跟那个好玩的宋朝脱不了干系。
在宋朝,当时民间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新奇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来跟节日名称相同的了称为“元宵”,生意人还把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元宝”。
据说那个时候的元宵价格相当的高,因为是新奇食品,所以“物以稀为贵”。有一首诗谈到了它的价格:“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
元宵也叫做“汤圆”,它是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可汤煮、油炸、蒸食,意味团圆美满。
宋朝政府因为重文轻武,所以文化发展迅速,在元宵灯会上,一些商贩为了增加看灯的趣味性,就开始在花灯上写上字谜,专门以此来吸引游客,结果大家都争相模仿,就形成了“灯谜”。
在宋朝,不仅百姓去看灯、猜谜语,达官显贵,文人雅客也会走上街头赏灯,所以这就要求灯谜要雅俗共赏。除了一些要求比较高的文字谜语外,还要有用大白话描述事物特征进行猜谜的谜语,比如“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谜底就是花生。
元宵节是传统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堪称中国的狂欢节,它也是传统中国的情人节(因为“上巳节”的消失,所以元宵节取代了它),是中国最热闹的节日。
这一天还要放烟火,要举行舞龙、舞狮、扭秧歌、踩高跷等等许多民间趣味活动,真是快乐的一天啊!
中国的传统节日凝聚着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基因,积淀着厚重的文明传统,它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继承和发扬,是我们民族的根。
最后,祝大家元宵节快乐!元宵夜,燃灯祈福!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谢谢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xgcs/14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