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食俗 >> 值得关注的是
值得关注的是,积极引导民众移风易俗,文明治丧也是倡导文明祭扫的主题笔者以为,一则防止“破窗效应”应以街道、乡镇为单元,组织起联合执法队,对在公共场所燃放鞭炮、焚烧纸钱等行为进行劝阻及执法二则堵住“祭祀用品”,加强殡葬用品市场管理, 集中清理非法销售封建祭祀用品的活动由此,可从生产和使用两方面使“传统祭祀”退出我们生活视野
众所周知,传统“中元节”是中华文明“感恩、孝亲、敬祖”文化的特有产物它源于佛教典籍,讲的是“目莲救母”传说,定型成熟于宋朝,后被道教袭用,又称“地官节”古时人们在这天祭奠逝者,家家户户放河灯,意喻为先人接续银河中元节习俗有哪些之路如:徐克导演的电 影《青蛇》,就再现了古人“中元节”河边放灯的场景,载着小截蜡烛的“桔灯”随河水漂去,不仅表达后人对先人的感恩,而且众多小“桔灯”随河水漂移,形成壮观美景
应当看到,文明祭扫不仅传递着人们的观念、心态和情绪,更是一面镜子,折射我们社会价值取向随着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生态文明相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快速推进,体现社会文明的祭扫活动已成关注焦点,必须以改造促改变针对“中元节”祭扫,我 们亦可效仿古人,在桔子皮内插蜡,或挖去西瓜瓤,置入小截蜡烛,做成简易河灯,让它成为我们“感孝”寄托文明祭扫,应像敬畏祖先一样敬重文明,使之固化、形成风气,就能逐渐做成我们新民俗(陶武宁)
事实上,过关于中元节的图片去“中元节”甚至比“清明节”还热闹这源于古人对生命结束的认知,古人认为,人的死亡只是换了一种活法,先人逝去是去了另一世间,理应对逝者保持一份虔敬之心虽然“中元节”在民间被称为“鬼节”,有宣传迷信嫌疑,已被边缘化但是,每年 “中元节”仍有许多人追念先人,燃放鞭炮,焚烧纸扎祭祀品以及纸钱、冥币等丧葬用品,把一个“中元节”搞的空气污染,人心疲惫,没有一丝益处,必须采取措施进行约束规范
可以说,把“文明祭祀”固化为祭扫新民俗已势在必行如,不久前南京一个墓地因焚烧纸钱酿成火灾但这边消防人员在灭火,那边还有市民继续燃放鞭炮,以至于管理人员欲打出“跪求 扫墓市民别放鞭炮”的横幅可见,没有约束性规定,仅靠口号,中元节有什么习俗要让“文明祭祀”完全取代“传统祭祀”是相当困难的南昌首次规定“中元节”瀛上墓区禁燃禁放,就是在以往“倡仪书”、“专项治理”基础上,把“文明祭祀”约定进行固化既从引导上推广文明祭祀,又从措施上突破传统陋习藩篱,进而让文明祭祀成为人们浸染德行修为后的新民俗文化
8月28日(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按照风俗,群众多在农历七月十一开始进行祭扫为巩固文明祭扫成果,维护文明城市形象,给市民提供更整洁的祭扫环境,中元节前后,南昌将在瀛上墓区禁止燃放鞭炮,禁止焚烧纸扎祭祀品以及纸钱、冥币等丧葬用品(中国江 西网)
河北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怎么走内蒙古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