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间偏方治疗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幼年,大约六七岁的时候,到了农村农闲的冬季或初春时节,有戏班到乡下搭台唱戏。记忆中戏台似乎很高(原因是自己的个头还很小),观众多而嘈杂,一些人不是很在意戏的情节内容,只是一个热闹的聚会而已。八九十年代,只有在镇上的电影院偶尔还有唱班来演出,再后来电影院也关门了。这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今天下午从外面回来经过河边,有一个简单的戏台,一个长长的篷子,另一头是供着神位的台子,中间有座椅台凳,这就是新加坡中元节期间的歌仔戏的戏台。歌仔戏是闽南地区的地方戏种,20世纪初形成于台湾,二十年代传入闽南。等晚饭后再去看时,戏台上已经开始唱戏了。戏台狭小局促好像木偶剧一般。演员们倒是化着戏妆穿着戏服的全身装束,伴奏的是锣鼓和电子琴,一派中西结合的作风。歌仔戏是闽南语演唱。台下的观众寥寥无几,年纪都是中老年以上的。戏台的篷子就靠着路边,一边临河,旁边有来往的车辆,远处有高楼的灯光,要不是这些,听着依依呀呀的唱戏会恍惚觉得在乡间的某个村镇一般。另一头的神位那边还稍稍热闹一些,这里可以供人朝拜,同时“慰问”鬼节的孤魂野鬼。
冷落的歌仔戏
歌仔戏在没有电视电影的年代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尤其对于远离故土的华人,带有故乡记忆的歌仔戏是闲暇思乡时消解愁绪的一杯忘忧水。而现在娱乐的方式太多了,电视电影都有些冷落了,何况歌仔戏!歌仔戏现在的作用就像旧时货郎的吆喝,卖杂货小贩的拨浪鼓,有了这个声音大家就知道做买卖的来了,歌仔戏开演是华人们的一个节日或集会的标志。对歌仔戏有感情的只有那些年岁已高的人们了,在心里的某个角落还隐藏着一些记忆的片段。歌仔戏只是一个陪衬而已了。
戏台的神像
歌仔戏后台
大镜头
码字如搬砖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ss/12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