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食俗 >> 重阳特推重阳九九,团圆九九
重阳九九,团圆久久
满园花菊郁金黄,
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
白头翁入少年场。
重阳节
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九九重阳,九九与“久久”同音,被赋予长久长寿的寓意,西汉时就已在此时设宴求寿。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这是重阳节在新时代中国的新表现形式,重阳节的意义,也从先人转向了今人,从历史转到了当下。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节传递孝爱文化时值九九重阳节,敬老孝亲被放到重要位置。“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顺父母,一直是中华民族薪火相继的传统美德。孝与和谐相伴、与爱心同行,它是家庭和睦团结的纽带。
一个人所受恩惠莫重于父母,父母是生养我们的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是谓五常,是家庭和睦兴旺的根本。然而因中国近代的衰败,现今的社会现实仍然不容乐观,忽视老人、嫌弃老人、虐待老人甚至遗弃老人、残害老人的实例时有发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排除有许多外部和社会因素,但是公民个人的孝文化缺失一定是个重要因素。因此,在重阳节之际,传递孝爱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应该成为社会共鸣。
重阳节的民间习俗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登高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也就是到野外去登山,这就是躲避,离开平日生活的环境,躲避凶气的捕捉。相传这一天里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安。
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赏菊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插茱萸重阳节的另一个仪式是在头上插茱萸。茱萸是一种中草药,和艾草一样具有消毒的作用,也不乏伪装的意义。它强调的是全家躲避,要数一数是不是丢下了一个人,丢下者就会被瘟神捉走。
畅饮菊花酒菊是应时的花草,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并且由于菊之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独立寒秋的菊花,在古人眼里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它在仙道方家眼中是“延寿客”、不老草。因此,赏菊与饮菊花酒也成为重阳的节俗之一。
重阳节之养生保健小要点饮食清淡,预防秋燥重阳节前后,秋燥明显。由于“秋燥”的影响,秋季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
注意保暖,适时添衣重阳节前后,一天中温差变化很大,常有冷空气侵袭,而使气温骤降。朋友们要注意及时添衣保暖,增强体质,防止感冒发生。
秋瓜坏肚,少吃为上秋天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生理功能趋于平静,阳气逐渐衰退,气候逐渐转凉。这个时节吃时令水果要注意,俗话说“秋瓜坏肚”,这个时候节气凉爽,瓜果吃太多容易损胃阳。
合理运动,调养肺气“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风肃杀,天气渐凉,若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中医上来说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
洛洛小贴士
秋燥易上火,小仙女、小仙男们平时可要注意保持乐观的情绪,平静地看待季节转化、气候变化,多到室外活动,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休闲娱乐活动,多与人交流沟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让心情轻松愉快起来。
当然,希望大家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回家陪陪老人,毕竟,陪伴,才是最长情的表白。愿岁月善待亲人,愿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都珍惜彼此的陪伴。给父母一个拥抱,感谢他们长久以来对我们的照顾,感谢他们永远都会记得我们!
无论何时,请你记住,不论你身处何处,总有一份爱穿过千山万水,伴你到千里之外。
但愿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实现对父母的承诺——你养我小,我养你老!
重阳安康长按右边即可识别加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要治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ss/10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