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这项活动至今仍受广大百姓喜爱

发布时间:2016-3-19 11:23:58   点击数: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做谏君

老北京清明节时的另一习俗,是在这一天要去城隍庙烧香叩拜求签还愿问卜,在明清民国时老北京有七八座城隍庙,香火亦以那时最盛城隍庙里供奉的“城隍爷”,是那时百姓信奉灶王爷、财神爷外最信奉的神佛这个“爷”其实就是一个城、一个县的“不管部”部长,城隍庙在每年的鬼节——清明节开放时,人们纷纷前往求愿,为天旱求雨(多雨时求晴),出门求平安、有病企求康复,为死者祈祷冥福等诸事焚香拜神,那时庙会内外异常热闹,庙内有戏台演戏,庙外商品货什杂陈据家中老人回忆在民国初时还有“城隍爷”出巡之举,人们用八抬大轿抬着用藤制的“城隍爷”在城内巡走,各种香会相随,分别在“城隍爷”后赛演秧歌、高跷、五虎中元节出生的宝宝棍等,边走边演,所经街市观者如潮有一首杂咏:“神庙还分内外城,春来赛会盼清明,更兼秋始冬初候,男女烧香问死生”即说的清明节这一习俗

“潭柘听泉,戒台观松”

相关阅读: 南京清明节:“秦淮河里放河灯”

【打印】

山西的清明节与“三月三”风俗

清明节期间,赏玉兰花正当时

编辑:刘晓晶

山东:民间的清明习俗活动多

老北京时的踏青由于那时交通不便,一般百姓或穷学子多赴西直门外高梁河畔、陶然亭和东直门外就近踏春高梁河又名长河,是旧京西北郊的一条美丽河流《帝京景物略》中云:“荇尾靡波,鱼头接流,夹岸高柳,丝丝到水绿树绀宇,酒旗亭台,广亩小池,荫爽交匝岁清明,桃柳当候,岸草遍矣”那时两岸杨柳葱青,桃花傍着长河流水,中元节是几月几日岸两侧还有不少庙宇和高粱,景色佳妙非常吸引游人来这里游春踏青,当年曾有“天坛游松,长河游柳”的美誉也有一些富家子弟、文人墨客乘马(轿)车、或骑车结伴去远郊的八大处、香山、潭柘寺、戒台寺等地赏景观花探春,那时就有“潭柘听泉,戒台观松”的俗谚

插柳之俗盛行于唐宋明清时代,原意为“顺阳气”,在民间则用以悼念介子推母子,与“寒食节”相关相传春秋时晋文公重耳为射避晋献公的杀害,带着近臣介子推离晋流亡,十九年后在秦穆公帮助下回晋被立为晋文公复国后大封有功之臣时,唯独不见其流亡食不果腹时曾割股啖君的介子推介坚决不求利禄,与其母隐入绵山不出,重耳则放火焚山以迫使介出山相见,烧山后子推仍坚不出,搜山后发现介与其母相拥什么是中元节被焚于山中大柳树根旁,其用衣襟留下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倘君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愿政清明复清明”文公厚葬介子推母子于绵山,修寺立庙,改绵山为介山,并下令介子推烧死之日,禁动烟火,只许吃冷食,这就是寒食节由来的渊源寒食在东汉时定为三天,正与清明节气相连接,当时寒食节与冬至、元正一起并列为国家的三大法定节日,届时除人们不动火外,还要用面粉制成飞燕,用柳枝串起来插在门窗上,称为“子推燕”,以示对介子推的敬佩与怀念后来,老北京人在春游时还常在途中折些柳枝盘成个圆圈形戴在头顶上,农村的少女、孩童们也都有此习俗戴柳有避邪除灾、平安保健之说,也有寓意珍惜青春生机勃发之意中元节前一天,故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之俗说射柳也是一项在清明节时老北京人的习俗一些文人墨客、学子们常在柳树上挂个有鹁鸠的葫芦,百步之外用弓箭或弹弓射之,善射者矢中葫芦,鹁鸠受惊飞出,以鹁鸠飞出的高低决定胜负明代蒋一蔡的《咏春》诗曰:“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晓月明明月晓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此诗正是一幅描述旧京踏春的风情图

另外,清明时节还有放风筝、荡秋千等习俗,这是健身活动,亦是那时的游乐活动,白居易在《春游》一诗中就说过:“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风筝最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用于军事,用放飞风筝传信息,明清后转为宫廷娱乐并为平民游乐玩具,因古时在风筝上装置响笛或洋皮小鼓等风吹发出似筝之声而称“风中元节是哪天筝”之名,老北京时风筝制作更为精巧,那时有被称为“曹氏风筝”、“风筝金”、“风筝哈”、“风筝马”等流派的风筝,曹雪芹对风筝颇有研究,还曾写过一本《南鹤北鸢考工志》的书呢,书中记录了他放飞制作风筝的经验与体会风筝可在庙会集市上购买,也有自家制作的,如儿童自制的称为“屁股帘”的简易风筝阳春三月在郊外山野或四合院内外广阔之地放风筝,沐浴着阳光,吸着清新空气,或拉线奔跑或昂首仰视从而心旷神怡,人体气血畅通这项活动至今仍受广大百姓喜爱,常见在天安门广场和城内外广阔地区有各式各样的风筝在蓝天白云中翱翔至于荡秋千曾是宫廷内和贵族家园林中的设施是妇女孩子们流行的一项游乐活动,如今早已成为百姓的健身活动项目

【收中元节前一天藏此页】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柳节”、“三月节”和“寒食节”,老北京在清明前后不仅仅是扫墓,还有踏青春游、插柳射柳、赏玉兰花、放风筝、荡秋千、城隍庙求愿等习俗

看看老北京的清明节习俗

另外,清明前后正值春暖花开之时,早开的玉兰花素有“玉树琼花”的佳称,其亭亭玉立、莹洁清丽的花质自古受人们喜爱,老北京时人们纷纷前往颐和园、潭柘寺、大觉寺去观赏难得一见的几棵明清时栽种的玉兰古树,那洁白如玉、清香四溢的玉兰花挂满枝头,花香扑鼻,给游人莫大享乐解放后公园均种植大量花卉,如植物园内的桃花、长安街上栽种的玉兰花,每当盛开时均会吸引百姓们去观赏

【字体:大 中 小】2009-04-01 09:27:33来源:互联网

柳是春的使者,我国古代有中元节图片许多与柳有关的民俗,老北京时有插柳、戴柳、射柳的清明节习俗

阳春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蕤苏,人们在度过一个寒冬收敛之季后,此时也想顺应自然生机,伸展腰肢,走出户外到阳光明媚、绿草如茵的公园或郊外去踏青寻春,或步行、爬山、涉水,或赏花斗草游乐,既是春游又是健身活动


眼皮上怎样会长白斑呢
要在初期将白魔赶出儿童的生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qy/97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