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冬至来啦

发布时间:2017-4-7 18:44:57   点击数:

冬至又称冬节

为二十四节气之一

是我国一个传统节日

在汉朝,冬至更是“法定”节假日之一!

年12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今天

就让小编给咱们

聊聊

冬至~那些事儿

为什么要大过冬至

历法上两至(冬至、夏至)是最先测定的节气。且冬至属于农闲时期,所以在中国上古时期是把冬至当作新年来过的。随着时间推移和历法的变更,有的地方冬至过节的习俗渐渐消失,但是有部分地区还是保留了下来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阴极之至,防寒为第一要务,应注意保暖,早睡晚起(小编表示很赞同),运动之前应充分热身。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可打虎。”可吃羊肉等暖性肉食。

阳气始于冬至,闲时多食杏仁、核桃、榛子、花生等坚果,少糖类、脂肪、盐。

穿衣要保暖,起居勤晒被,慎防“寒从脚下起”。

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为什么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吃饺子

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

东汉时,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在冬至这一天每个地方的风俗都不一样,那么冬至吃什么对身体好?各地冬至吃什么?

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看各地饮食风俗习惯

1.

北方人吃馄饨和饺子

在北京,有句谚语叫“冬至馄饨夏至面”,对于有着“好吃不如饺子”习俗的其他北方人来说,也普遍有冬至吃饺子和馄饨的风俗。

不同地方的人们对馄饨的称呼还不一样,比如广东人把馄饨称为云吞,湖北人则称之为包面,江西人称其清汤,四川人称抄手。河南人在冬至这天,要吃“捏冻耳朵”。

2.

江南一带吃汤圆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之一

*冬至吃汤圆的习俗在江南一带尤为盛行。

*江南百姓在冬至前,常用糯米粉做成面团,包上精肉、苹果、豆沙、萝卜丝等馅料,制成汤圆。

*对于江南人来说,“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因为“圆”有“团圆”、“圆满”之意,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以此寄寓对来年合家团圆的祈福。

*此外,江南水乡还有在冬至全家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3.

广东人吃冬至肉

冬至大过年

据介绍,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其中,烧腊就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余,准备一桌大鱼大肉、腊肉腊肠,谈笑风生地吃一顿,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大吉大利。有些广东人还有在冬至这天向亲朋好友送腊肉的习俗。

4.

泉州人冬节不回家无祖

泉州人所吃的“冬节丸”,实际上就是《清嘉录》所介绍的苏州人应节食品粉圆。节日前夕,家家户户要“搓丸”。有红、白两色。“搓丸”手艺细巧,晋江深沪、石狮祥芝、惠安崇武的渔村妇女,搓丸速度快,质量好,粒粒小如鱼目珠子,令人赞叹不已,在搓冬节丸的同时,还用米丸料捏做一些小巧玲珑的瓜果动物和金锭银宝,以象征兴旺吉样有财气,俗称“做鸡母狗仔”。

5.

宁夏冬至这一天“头脑”也能吃

冬至这一天喝粉汤

银川老百姓冬至这一天给羊肉粉汤叫了个古怪名字——“头脑”。

 冬至,老百姓叫鬼节,粉汤饺子做好后先盛一碗供起来,还要给近邻端上一碗。早上吃不下饺子,就买吊炉三尖饼子、茴香饼子泡着粉汤吃。羊肉粉汤黄萝卜馅饺子,对银川人来说是司空见惯的饭食,外地人一吃却赞不绝口。在外地很少见这样香辣可口的饺子,这也算是银川的一种特色风味小吃吧。

anyway

祝各位冬至快乐!

在年的最后一个月里,

安心备考,逢考必过!!

(吃热乎乎的饺子去喽~)

网宣部:

刘晶









































北京治白癜风要多少钱
白巅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qy/735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