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中元节nbsp鬼门开

发布时间:2016-11-23 22:52:15   点击数:

中元

徐集孙

今朝逢令节,依旧客殊乡。

禅衲同分席,清斋若过堂。

江茶浮水色,野菜带山香。

忽忆三秋菊,谁锄小迳荒。

今年的中元节时间为年8月17日,农历丙申年七月十五星期三

中元,农历七月十五

相传它是中国传统的鬼节

也是民间祭祖的日子

这一天地宫将打开地狱之门

已故的亲人便可回家

再食一回人间烟火

中元,绰影婉约,我点一盏明灯对夜,祈祷我逝去的亲人,安宁。

农历七月十五,即是传统的农历中元节。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

古时七月半时是隆重的节日,从张岱“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便可知,民国期间七月半时远比“七夕”、“清明”热闹的节日。

如今冷落只剩祭祖驱鬼一项。月冷西墙,今日闭关不出吧。

按照民俗传说,每年有“三大鬼节”,即农历三月初的清明、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还有农历十月初一的送寒衣。

农历七月十五日,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鬼节”,还有其他两种称呼——道教称之“中元节”,佛教称之“盂兰节”。

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道教由来

中元节原本是道教节日。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按照道教的说法,由于地官要过生日,所以大赦孤魂游鬼,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

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希望他们早日安息。

佛教由来

中元节与佛教传入中国有关。佛祖十大弟子之一目莲的母亲在死后被罚入地狱,受倒悬之苦。有一次,目莲用钵盛饭给母亲吃,谁知饭未入母亲口里,就变成火炭。佛祖闻知这事后,告诉目莲,在每年七月十五日以百味五果,置于盒中,供养十万鬼灵,超度众饿鬼,其母才能得到济度。目莲依佛祖之言行事,其母遂得饱食。后仿效目莲救母礼仪,并相沿成习,是为“盂兰盆会”,也称“盂兰节”。

节日意义

肉体剥离之后,鬼魂追求幸福和安宁,似乎会同生者一样顽强。人们珍视这种追求,鞭挞和一样残酷的现实和阴间,将对现实期待铺展到了幽冥世界,希望所有鬼魂都得到拯救和超度。

“鬼有所归,乃不为厉”,最基本的是应当有所归属、不要孤单无依。早在中元节出现之前,三千多年前的西周人们便有了秋季“祭厉”的习惯,奉献新鲜成熟的稻谷、期盼飘荡的幽魂得到慰藉。此后“祭厉”之俗绵延不断,阵亡将士、死于水火灾难的亡人等都得到尊敬和祭奠。到了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梁,道教中元节地官生日、赦免鬼魂的说法,以及佛教目连救母故事,都在七月十五融汇进来,加上民间秋初祭祖的习俗,浇铸成了后世热闹无比的中元节。

七月正当初秋,稻谷成熟同时天气变凉,为祖先奉上时令吃食、送去寒衣,是古时子孙的本分,长江流域一些城市还特意给祖先带上钱,让他们风风光光去扬州赶会。此时,人们也会在门口、路边、河沿摆上饭菜,请无人接待的鬼魂来吃,连同寒衣和赶会的钱也有份。在南方一些城市乡村,还有专门为小孩鬼魂抛洒甜食,并且念念有词,希望他们小肚子吃得饱饱,然后将所有衣袋装满,高高兴兴回到阴间去。这摆祭、抛洒、烧送和祝祷,往往如同游戏,却轻描淡写地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善良和宽厚,从现实世界扩展到了幽冥世界。佛家《盂兰盆经》解释中元节来由时讲,供养十方高僧、最终救母亲脱离饿鬼道后,目连并未一味沉浸在喜悦中,而是想到了世上还有许多受苦的母亲、想行孝的孩子,于是请求佛祖将此法形成定例、人人可以效仿。将奉亲之情推己及人、惠泽世间的愿望,竟然让佛、道、俗合一,燃烧成了一团温暖现实和冥界的火,将中元节的河灯和饭菜热闹了一千五百年。

温馨提示:《名利场》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个最好
全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qy/26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