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起源 >> 我们的节日中元节弘扬孝道,祈福安康
“中元节”我知道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中元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会上坟扫墓,祭祀祖先,供奉时会行礼如仪。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为什么呢?原来“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中元节前妇女盛行面塑活动,将其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经过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绝佳的手工艺品。
我们的节日活动
中元节将至,为了加深辖区内居民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认知,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8月16日,神木市迎宾路街道杏花社区和呼家圪台社区各开展了一场颇为热闹的捏面人活动。
呼家圪台社区举办“巧手捏面人非遗进社区”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活动
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以及辖区的居民朋友积极参与了此次活动,大家相互分享学习捏面人技巧。活动中,大家围坐在一起,将醒好的面和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或揉或搓,手指上下舞动,再用小剪刀灵巧地点、切、刻、划。捏面人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上色,首先会用一种黑色的野生豆科植物的种子武装成眼睛,然后用一根细高粱杆子蘸上红颜色,往蒸熟后的面人上一点,点到嘴唇上就是樱桃小口,点到脸颊上就是面若桃花,面人或小动物瞬间就会变得活灵活现,让现场的居民感受到了传统的艺术美。
杏花社区开展“七月面花香捏出邻里情”活动
社区工作人员动员居民们积极踊跃地参加,并选出几名代表采购材料、和面、发面、醒面。活动现场,大家在忙碌的同时还不忘记相互切磋,气氛好不热闹!在欢声笑语中,一个个形态各异、惟妙惟肖地“大肚罗汉娃娃”、“双头鱼鱼”等各种小动物艺术形象脱颖而出,绽放了民间艺术的魅力所在。
本次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辖区内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强了邻里间的沟通联系,更是弘扬了传统民俗文化,增强了居民对传统文化艺术的认同感、自豪感、获得感。让我们不忘历史,保持敬畏,在科学昌明的今天,弘扬孝道,祈福安康,真切地感受现代“鬼节”带给人们的意义。(贺艳刘倩杜晓红)
来源:神木市迎宾路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