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正视传统,敬祖尽孝,带你认识90的人不

发布时间:2024/12/24 10:35:02   点击数:

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俗称鬼节

有着祭祀先祖的传统习俗

在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堪比西方的万圣节

它还有一个听起来神秘感十足的名字“七月半”

作为传统民俗节日,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

年5月,文化部将中元节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

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

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

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

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魏晋南北朝:盂兰盆会十分盛行

唐朝:宫廷内仍盛行盂兰盆会。《唐六典》规定中尚署七月十五日进盂兰盆

明清时期:南方较为盛行盂兰盆节

20世纪20-40年代:远比“七夕”、“清明”热闹

50年代: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

60年代中期:“文革”时期,除了清明节,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七月半祭祖节也没能幸免。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七月半祭祖节却被冷落了。

当代:虽又重提传统文化的复兴,但“七月半”祭祖追远的文化意蕴很大程度上与清明节共有。

年:中元节被文化部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这种祭祖行为是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感德祖先文化传统。

祭祀土地:七月半,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祈丰收:七月半施祭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吃鸭: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在七月半吃鸭子,因鸭在水中游,取其河灯普渡祈祷之涵意。

跳天灯:广西天等一带在七月半有跳天灯习俗。旧时跳天灯活动多是一些迎神赛会、驱逐疫鬼之类的迷信活动,现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体育活动。

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

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

就其文化内涵而言

是追怀先人既古老又现代的一种传统

这一传统体现了古人“慎终追远”思想

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qy/1695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