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起源 >> 端午将至,不怕七月半鬼,就怕端午节水
农谚说“端午到,五毒出”,即到了端午节的时候,蜈蚣、蝎子、毒蛇,还有壁虎等有毒的动物就要出来活动了,在古代民间也把它们称之为“五毒”。
但实际上壁虎这种动物被纳入为五毒的行列是一种误会,壁虎是没有毒的,它并没有古代民间传说的那么恐怖。
虽然距离端午节还有一段时间,但是这个时候在南方很多地方都已经能看到毒蛇、蝎子和蜈蚣等动物出来活动了,大家可要注意防范哦。
而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另外一句俗语“不怕七月半鬼,就怕端午节水”,它说的又是什么意思?“端午水”是什么,它又有啥好怕的?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先来看前半句“不怕七月半鬼”,这个是比较好理解的,因为在农历的七月半,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元节,在有些地方也叫它“七月半”,它和上巳节、清明节、寒衣节一起并称为“四大鬼节”,顾名思义这就是为过世的人而设定的节日。
一般在七月半中元节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习俗。也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提到七月半这个节日,总是会让一些人感觉到恐惧、害怕。
像一些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都会特意刻画这样一个场面,从而导致有的人到了晚上都是不敢出门。
但现在我们都知道了,所谓鬼魂这些是封建迷信的思想,是不存在的,多数人都是自己吓唬自己,因此就有了“不怕七月半鬼”的说法。
再来看看后半句“就怕端午节水”,这里让人难以理解的地方就是到底什么是“端午节水”。端午水也叫端阳水、龙舟水和龙降水等,它指的就是在端午节前后的降雨现象。
因此这句俗语的意思就简单了,说的就是害怕在端午节期间会下雨。那为何会害怕端午节期间下雨呢?
之所以端午水也叫龙舟水、龙降水,那是因为古人认为雨和龙是有联系的,龙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掌管天下雨水的神。
而在进入到端午节期间,在南方很多地方这个时候也会迎来一轮持续性的、大范围的强降雨。同时在端午节期间,民间还要举行赛龙舟比赛,因此人们将这期间的强降水称之为“龙舟水”。
可是在这个期间,降雨并不是农民所期盼的,一来是在端午节期间如果下雨了,那么就预示着会有一轮强降雨过程,而这样就会导致很多的河流、湖泊涨大水,甚至会引发大的泥石流等灾害,自然就会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灾难。
还有一点,就是端午节以后天气已经很热了,这个时候如果下大雨,也很容易引起溺水事故的发生。比如一些小孩子就会因为贪玩,然后去河边、水塘边玩耍,稍不注意就容易掉入水中而引发溺水事故。
像“七月半的鬼”虽然吓人,但却不会要人性命,而端午节的水导致溺水事故,那就往往能毁掉一个家庭,这也是它的可怕之处,是在提醒我们要看护好孩子,避免发生如此这样的悲剧。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期间降雨了,对农业也是不利的。到了端午节的时候,正是小麦大量成熟,忙着收获的高峰期。在以前都是纯人工来收获的,而且种植的小麦又比较多,如果遇到下雨,就会严重耽误农民采收小麦。
就算是采收回到家里的小麦,也没有地方和条件来晾晒,这样就会导致小麦很容易发霉、腐烂掉。要知道,在以前粮食是非常重要的,而发霉后的粮食无法食用,所以,有了害怕端午节下雨的说法。
其实根据古人的经验来看,端午节是“宜晴不宜雨”的,农民朋友都是害怕端午节下雨的。
这一点从古人传下来的很多农谚都可以看得出来,比如“端午雨泪涟涟,端午晴遇丰年”,它的意思是说端午节如果下雨了,后面的雨水很多,持续的时间也比较多,这样对农业是不利的,农民就要以泪洗面了。而端午节如果是大晴天,那就预示着后面是丰收年。
另外还有“端午有晴天,丰年错不了”、“雨下五月五,当月无干土”等说法,它们的意思都是差不多的,说的是端午节如果是晴天,后面就是风调雨顺。
而端午节下雨了,则预示着后面的雨水很多,很显然持续的阴雨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不利。现在明白了吧,为何端午节的水如此可怕了吧。同时家里有小孩的,一定要提醒他们注意不要去河边玩耍,以免发生溺水事故。
马上就要端午节了,你家乡的小麦长势如何呢?今年会是丰收年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