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内容 >> 莆田特色糕点金粿
金粿是福建莆仙民间的名点,过中元节的主要供馐。金粿质粘软,不用刀切而用线割。
民谣云:“十一十二,金粿尝味;十三十四,挑来挑去。”初九日起,家家忙着做“薄荷糕”和“金粿”,俗语称“初九、初十,金龟(金粿浆)滴滴”。十三日祭祀祖先,俗称“接公妈”,持续至十六日始止,俗称“送公妈”。农历七月半是我国传统的中元节,每逢“七月半”。即把糯米浸水后磨成浓米浆,加适量食用碱制成,蒸成后形如圆盘,色呈金黄,故名“金粿”。金粿质粘软,不用刀切而用线割,味美可口。
金粿的食用方法很多,即可蒸熟后晾至温热时吃(太烫不好吃)也可冷后采用炒、煎、炸、煮等多种烹调方法进行二次加工。其特点是:米粿软嫩,富有弹性,有碱香味。现在很多金粿都是五重七重粿,将籼米用清水浸泡一夜后磨成稀浆,加入食碱、食盐等搅均,米浆分7次入笼逐层蒸熟。晾冷后切方块,食时可蘸用酱油、老酒、味精、辣椒、葱头油等调制的佐料。其特点是:米粿软嫩,富有弹性;粿分7层,食用时可逐层撕开,饶有趣味。
莆仙山区民间七月半从农历七月十三至十五。在祭祖日前一天,农家忙里忙外炊九重“金粿”,以备供奉“公妈”。 现在制作“金粿”程序较为简单,即:先把碾好的米浆搅拌少许食用小苏打,倒在准备好蒸笼的纱布上,等第一道蒸熟后,再往里面倒米浆,如此反复九次,蒸熟后的“粿”就变成金黄色。待冷却后,用细线或者刀子切成菱形,就能见到九道断层面的“金粿”。 祭祖当天,家家户户端上切好的“金粿”、煮熟猪肉、豆腐干和水果,摆放在自家厅堂前供奉先祖并祈福。农家出嫁的女子,其父母已殁,或一人先殁的,须回家祭祖,挑着“金粿”、猪肉、龙眼及纸钱等祭礼回娘家去“送纸”,以示对已逝亲人的怀念。
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正在浏览此文章
尊敬的读者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濂虫х櫧鐧滈鎬庝箞娌荤枟鐧界櫆椋庤韩涓婂鍙戣瑕佹庝箞鍔炴庝箞娌荤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