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内容 >> 国情4
民俗文化
民风民俗
中国56个民族的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异彩纷呈,民族节日各具特色。藏族最大也最有趣的节日之一—雪顿节(即酸奶节),又被定为藏戏节,每年藏历6月30日开始的五天中,西藏各地的藏戏主要流派会聚在拉萨罗布林卡进行表演比赛,热闹非凡。
农历七月在草原举行的那达慕(娱乐、游艺)大会,乃蒙古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蒙古族人在节日里唱歌跳舞,进行摔跤、赛马和射箭比赛,还有祭敖包和物资交流活动。
聚居在云南大理的白族人每年农历三月举行“三月街”,大理古城西的点苍山成为此节日的天然舞台。相传很早以前,观音菩萨为白族制服了危害百姓的魔王,人们感其功德,年年相聚焚香祭祀,后来逐渐演变为传统节日,现已成为白族人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和文化体育活动盛会。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人的泼水节在农历清明节后,水被傣族视为吉祥、美满、幸福的象征。在节日的首日,人们以花枝沾水互致祝福礼;翌日为泼水日,场面隆重热烈,众人以瓢、盆、桶盛水,互相追逐、泼洒。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龙舟、跳孔雀舞等活动。
新近修建的道路使云南与四川交界处的高原湖泊—泸沽湖成为旅游热点。湖周围数百平方公里范围内居住着古老而神秘的3万摩梭人,至今仍保留着母系社会特点和“男不娶,女不嫁”的婚姻习俗,被称为地球上最后的女儿国。摩梭少女的风姿,独木轻舟的典雅和此起彼伏的渔歌被旅游者称为“湖上三绝”。
语言文字
汉语是中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礼制
儒教传统里,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取字,女子行笄礼,为成人之道。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提早行礼。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日本近代以来称之为成人式。
中国遵循婚礼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就是求婚,问名为请教女子的姓名(同姓不婚之故),纳吉为占卜生辰八字是否合适,纳征为交纳彩礼,请期为确定迎亲日期,亲迎为迎接新娘。
中国遵循丧服、丧制的礼仪,主要表现为披麻戴孝、招魂等等礼节。办丧礼的时间越长,越能表现家人对死者的敬重和爱意。在古时代,在葬礼过后还需守一百天的哀悼期,并且在接下来的一到三年内,家中的人都不可嫁娶。
根据儒教经典,汉人祭祖,祭祀日月、星辰、社稷、山川、大傩。
文学
从先秦始,诗经、楚辞、汉赋、晋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章回小说、民国杂文,描绘了中华古代文学史的灿烂。
经史子集是传统中国的学问。东晋李充正式确定甲乙丙丁即经史子集次序,但尚未直接用经史子集之名。唐初编成《隋书·经籍志》,这是正式以经史子集为类名的四部分类法中现存的第—部目录。它分经史子集4部,下分40细类,经史子集各部书籍六万九千五百七十余卷,译本书千三百二十余册,释藏七千零八卷,书画图象等约二百余种。其外又有艺术志、道书志、书志、画志、通为八目。
音乐
自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出现了骨笛,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管乐器。
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和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包括了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中国传统音乐有鲜明的特色。常用的乐器有筝、琴、箫等,音律以宫、商、角、徵、羽五音为基础。
中国传统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美学,而且和武术、杂技、戏曲有着密切关系。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舞台艺术,综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方式,包括了京剧、豫剧、河北梆子、秦腔、评剧、粤剧、越剧、昆曲、黄梅戏、潮剧、晋剧、花鼓戏等多个剧种。
绘画
中国画在中国被称国画,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墨和国画颜色在帛或宣纸上作画。
中国画按照内容可分为花鸟画、山水画及人物画;按照技巧可分为工笔画、写意画、重彩画、水墨画、白描画、壁画、内画;按照艺术层次可分为具象国画和抽象国画等。
中国画擅长写意,其重在神似不重形似,强调观察总结不强调现场临摹,运用散点透视法不用焦点透视法,重视意境不重视场景。
中国主要节日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头牙:农历二月初二
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清明节:节气清明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
冬至:节气冬至
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
尾牙:农历腊月十六
祭灶:农历腊月廿四
除夕:农历十二月卅日
宗教
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中国公民可以自由地选择、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表明宗教身份。
——佛教在中国已有年历史。据统计,中国有佛教寺院3.3万余座,出家僧尼约0万人,其中藏语系佛教的喇嘛、尼姑约1万人,活佛余人,寺院3余座;巴利语系佛教的比丘、长老近万人,寺院余座。
——道教发源于中国,已有多年历史。中国现有道教宫观9余座,乾道、坤道5万余人。
——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传入中国。伊斯兰教为中国回、维吾尔等10个少数民族中的群众所信仰。这些少数民族总人口约多万,现有清真寺3.5万余座,伊玛目、阿訇4.5万余人。
——天主教自公元7世纪起几度传入中国,年鸦片战争后大规模传入。中国现有天主教徒约多万人,教职人员约7多人,教堂、会所约6处。
——基督教(新教)于公元19世纪初传入中国,并在鸦片战争后大规模传入。中国现有基督徒约万人,教牧传道人员3.7万余人,教堂.5万余座,简易活动场所(聚会点)3万余处。
其他宗教
年后,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但因在文化大革命的关系,各种宗教事业均受到严重破坏,年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情况逐步好转。在中国内地,大部分人自称是无神论者,不过宗教信仰逐渐得到复苏。现中国人的信仰以儒教祖先信仰、道教、佛教和各种中华民间信仰为主。此外,中国还有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东正教等,并有萨满教、东巴教、万物有灵信仰等本土地方宗教。佛教徒的构成中,包括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族、蒙古族、珞巴族、门巴族、土族、裕固族,信仰南传佛教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以及信仰汉传佛教的汉族等。
16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了《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主旨:
报告对年工作和“十二五”进行回顾;列出年重点工作和主要预期目标;明确“十三五”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
鐧介鐥呯棁鐘?娌荤枟鐧界櫆椋庣殑涓撶鍖婚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