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内容 >> 中元节你们的家乡都有哪些节日习俗
置顶公号·每天有惊喜
今天是中元节,俗称七月半
对于很多人来说
这只是一个
知其名却并没什么作用的节日
但其实在湖北部分地区
这个节日很重要并一直沿袭下来
中元节七月半8月25日古人以正月十五为天官生日,故定为上元节(即元宵)七月十五为地官生日,故定为中元节,以十月十五为水官生日,故定为下元节。中元节是孝亲节,不是迷信今天是中元节,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鬼节,一个历史悠久,却被很多人忽视、误解的传统节日。佛教称之为“盂兰盆节”,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因为有个鬼魂出没的传说,很多人以为鬼节是在宣扬封建迷信,于是对它越来越不重视,以至于现在这个节日几乎被边缘化了。
其实,鬼节真正的核心精神是孝亲。鬼节来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
目连为佛祖十大弟子之一,在修行中因为想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的生活,发现母亲已经变成饿鬼,吃的喝的都没有,目连非常伤心,就向佛祖求助。
佛祖感其孝心,授予《盂兰盆经》,许其每年7月15日设素筵供母享用,以后传承开来,遂成“盂兰盆节”的传统。
七月半由来为何要在七月半祭祀亡魂?七月正巧入秋,尤其七月半之后,秋意就逐渐显明了,此即南宋陆游的《老学庵笔记》所说的“故都残暑不过七月中旬”了。
夏去秋来,春主滋长,秋气萧杀,是万物凋零的季节。
按古代礼俗,天子要在西郊迎秋,民间风俗也有不同规模的迎秋活动。所谓的迎秋,迎来的也就是刑杀之神;秋后算账或秋决的,那还是顺应天时地气的人事活动呢。
各地过月半的习俗不说中元,也不说盂兰盆,只说过月半。而我们湖北,不同地方过七月半都有不同的习俗,如祭祖、放灯等。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爷爷每年到了这个日子总会操持一番。亲自买香烛钱纸,一叠一叠包好,用素净的白纸包裹,以粘稠的浆糊封边。
再在包封上用毛笔一笔一画地写上已故亲人的名字,数十个包封一写就是整整一下午。包好后须在背后写上一个“封”字。对于爷爷那一代的人来说,这是一件特别庄重且有仪式感的事情。
湖北恩施、宜都、长阳、五峰、秭归等土家族地区和黄陂农村地区的人很重视过月半,素有“年小月半大”之说。
湖北地区从不称之为“鬼节”,儿时记忆中,家乡夷陵民俗节日中,除了春节,端午节特别隆重以外,就数“过月半”最隆重了,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二到七月十五,就是家乡的“月半”。
在湖北
不同地区的“月半”有不同的日期和风俗
看看这些地方的“月半”有啥不一样?
恩施地区如今放路烛成了恩施少数地区的习俗,但已经没有了之前迷信的说法,依然重视过月半,到了过月半的时候就会接回出嫁姑娘团聚一日。
过月半须全家团聚,过月半的主要活动是祭祖,在以往的时代,以纸钱封包,写已故亲长名字,焚于户外,以示敬送银钱。
往年还会流放莲灯于清江,并以香、烛遍插小径。
孝感地区在湖北孝感地区,月半也是元宵节的一种说法,“月半”即正月的一半。这一点和黄陂地区是一样的。
麻城地区湖北麻城人每逢农历七月十五前后,必宰牲畜,接本姓的姑姑回家团聚过节,祭拜逝去的先人。
祭祀当天,要先献上荤食与白酒,并“馒头”饭,竹筷平摊在饭菜之间,灯火齐明明,还要诉接祭之言。
各家男丁要亲自在纸钱上打印制作纸钱,跪拜先人。之后合家聚筵。节日可以选择七月十三到十六日之间的任意一天进行。
摆香蜡、喊彩语、鸣鞭炮……在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中,随着喊彩人慷慨激昂的吟唱,一头独具特色的“僵狮子”开始起舞。
黄陂地区在黄陂农村,流行着“月半大于年”的俗语。但是在这里,月半是元宵节而不是中元节哦!人把过月半比过年看得还重要,不论平时有多忙,外出打工者一定要回来看僵狮子表演,祈求风调雨顺、多子多孙,保佑湾村的生活太平。
宜昌地区例如下三峡为七月十三日,或七月十五日为月半节。上三峡(巴东)以七月十一日,或十二日为月半节(上三峡的人称月半节为中元节)。
老家有“年是拜,月是接”的乡俗,意思就是说,过年的习俗兴上门拜年,而月半则是将亲人接回来团聚。在宜昌地区,村落各姓氏过月半节的日期也不同。
今年过月半
你回家团聚了吗?
话题互动
你的家乡有哪些过月半习俗?
留言告诉我们吧!
或者说出你希望在“湖北旅游”上
看到什么样的内容
我们将选取最走心的幸运鹅送上礼品哦!
编辑/汉街王昭君
审核/郭为军
终审/李涛
图片/网络
-END-
北京白癜风最好医院在哪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疗效最好